在近期Russ Cox代表Go核心团队发表的“Go, 13周年”一文中,他提到了“在Go的第14个年头,Go团队将继续努力使Go成为用于大规模软件工程的最好的环境,将特别关注供应链安全,提高兼容性和结构化日志记录,当然还会有很多其他改进,包括profile-guided optimization等”。
当前正在开发的版本是Go 1.20,预计2023年2月正式发布,这个版本也将是Go在其第14个年头发布的第一个版本。很多人没想到Go真的会进入到Go 1.2x版本,而不是Go 2.x。记得Russ Cox曾说过可能永远也不会有Go2了,毕竟Go泛型语法落地这么大的语法改动也没有让Go1兼容性承诺失效。
目前Go 1.20版本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发中,很多gopher都好奇Go 1.20版本会带来哪些新特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就带大家一起去Go 1.20 milestone的issues列表中翻翻,提前看看究竟会有哪些新特性加入Go。
Go在其1.18版本迎来了自开源以来最大规模的语法变化,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Go在语法演进上再次陷入沉寂,没错,这就是Go长期以来坚持的风格。
如果Go 1.20版本真有语法层面的变化,那估计就是这个issue了:“spec: allow conversion from slice to array”,即允许切片类型到数组类型的类型转换。
在Go 1.20版本之前,我们以Go 1.19版本为例写下下面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var sl = []int{1, 2, 3, 4, 5, 6, 7} var arr = [7]int(sl) // 编译器报错:cannot convert sl (variable of type []int) to type [7]int fmt.Println(sl) fmt.Println(arr) }
这段代码中,我们进行了一个[]int到[7]int的类型转换,但在Go 1.19版本编译器针对这个转换会报错!即不支持将切片类型显式转换数组类型。
在Go 1.20版本之前如果要实现切片到数组的转换,是有trick的,看下面代码:
func main() { var sl = []int{1, 2, 3, 4, 5, 6, 7} var parr = (*[7]int)(sl) var arr = *(*[7]int)(sl) fmt.Println(sl) // [1 2 3 4 5 6 7] fmt.Println(arr) // [1 2 3 4 5 6 7] sl[0] = 11 fmt.Println(sl) // [11 2 3 4 5 6 7] fmt.Println(arr) // [1 2 3 4 5 6 7] fmt.Println(*parr) // [11 2 3 4 5 6 7] }
该trick的理论基础是Go允许获取切片的底层数组地址。在上面的例子中parr就是指向切片sl底层数组的指针,通过sl或parr对底层数组元素的修改都能在对方身上体现出来。但是arr则是底层数组的一个副本,后续通过sl对切片的修改或通过parr对底层数组的修改都不会影响arr,反之亦然。
不过这种trick语法还不是那么直观!于是上面那个“允许将切片直接转换为数组”的issue便提了出来。我们在go playground上选择“go dev branch”便可以使用最新go tip的代码,我们尝试一下最新语法:
func main() { var sl = []int{1, 2, 3, 4, 5, 6, 7} var arr = [7]int(sl) var parr = (*[7]int)(sl) fmt.Println(sl) // [1 2 3 4 5 6 7] fmt.Println(arr) // [1 2 3 4 5 6 7] sl[0] = 11 fmt.Println(arr) // [1 2 3 4 5 6 7] fmt.Println(parr) // &[11 2 3 4 5 6 7] }
我们看到直接将sl转换为数组arr不再报错,但其语义与前面的“var arr = ([7]int)(sl)”语义是相同的,即返回一个切片底层数组的副本,arr不会受到后续切片元素变化的影响。
不过这里也有个约束,那就是转换后的数组长度要小于等于切片长度,否则会panic:
var sl = []int{1, 2, 3, 4, 5, 6, 7} var arr = [8]int(sl) // panic: runtime error: cannot convert slice with length 7 to array or pointer to array with length 8
在写本文时,该issue尚未close,不过进入最终Go 1.20版本应该不是大问题。
Go编译器团队一直致力于对Go编译器/链接器的优化,这次在Go 1.20版本中,该团队很大可能会给我们带来“profile-guided optimization”。
什么是“profile-guided optimization”呢?原先Go编译器实施的优化手段,比如内联,都是基于固定规则决策的,所有信息都来自编译的Go源码。而这次的“profile-guided optimization”顾名思义,需要源码之外的信息做“制导”来决定实施哪些优化,这个源码之外的信息就是profile信息,即来自pprof工具在程序运行时采集的数据,如下图(图来自profile-guided optimization设计文档)所示:
因此pgo优化实际上是需要程序员参与的,程序员拿着程序到生产环境跑,程序生成的profile性能采集数据会被保存下来,然后这些profile采集数据会提供给Go编译器,以在下次构建同一个程序时辅助优化决策。由于这些profile是来自生产环境或模拟生产环境的数据,使得这种优化更有针对性。并且,Google数据中心其他语言(C/C++)实施PGO优化的效果显示,优化后的性能保守估计提升幅度在5%~15%。
和其他新引入的特性一样,Go 1.20将包含该特性,但默认并不开启,我们可以手动开启进行体验,未来版本,pgo特性才会默认为auto开启。
随着Go语言的演进,Go发行版的Size也在不断增加,从最初的几十M到如今的上百M。本地电脑里多安装几个Go版本,(解压后)几个G就没有了,此外Size大也让下载时间变得更长,尤其是一些网络环境不好的地区。
为什么Go发行版Size越来越大呢?这很大程度是因为Go发行版中包含了GOROOT下所有软件包的预编译.a文件,以go 1.19的macos版本为例,在$GOROOT/pkg下,我们看到下面这些.a文件,用du查看一下占用的磁盘空间,达111M:
$ls archive/ database/ fmt.a index/ mime/ plugin.a strconv.a time/ bufio.a debug/ go/ internal/ mime.a reflect/ strings.a time.a bytes.a embed.a hash/ io/ net/ reflect.a sync/ unicode/ compress/ encoding/ hash.a io.a net.a regexp/ sync.a unicode.a container/ encoding.a html/ log/ os/ regexp.a syscall.a vendor/ context.a errors.a html.a log.a os.a runtime/ testing/ crypto/ expvar.a image/ math/ path/ runtime.a testing.a crypto.a flag.a image.a math.a path.a sort.a text/ $du -sh 111M .
而整个pkg目录的size为341M,占Go 1.19版本总大小495M的近70%。
于是在Go社区提议下,Go团队决定从Go 1.20开始发行版不再为GOROOT中的大多数软件包提供预编译的.a文件,新版本将只包括GOROOT中使用cgo的几个软件包的.a文件。
因此Go 1.20版本中,GOROOT下的源码将像其他用户包那样在构建后被缓存到本机cache中。此外,go install也不会为GOROOT软件包安装.a文件,除非是那些使用cgo的软件包。这样Go发行版的size将最多减少三分之二。
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包将在需要时被构建并缓存在构建缓存中,就像已经为GOROOT之外的非主包所做的那样。此外,go install也不会为GOROOT软件包安装.a文件,除非是那些使用cgo的软件包。这些改变是为了减少Go发行版的大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减少三分之二。
想必大家都用过go test的输出过代码覆盖率,go test会在unit test代码中注入代码以统计unit test覆盖的被测试包路径,下面是代码注入的举例:
func ABC(x int) { if x < 0 { bar() } }
注入代码后:
func ABC(x int) {GoCover_0_343662613637653164643337.Count[9] = 1; if x < 0 {GoCover_0_343662613637653164643337.Count[10] = 1; bar() } }
像GoCover_xxx这样的代码会被放置到每条分支路径下。
不过go test -cover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它只是适合针对包收集数据并提供报告,它无法针对应用整体给出代码覆盖度报告。
Go 1.20版本中有关的“extend code coverage testing to include applications”的proposal就是来扩展代码覆盖率的,可以支持对应用整体的覆盖率统计和报告。
该特性在Go 1.20版本中也将作为实验性特性,默认是off的。该方案通过go build -cover方式生成注入了覆盖率统计代码的应用程序,在应用执行过程中,报告会被生成到指定目录下,我们依然可以通过go tool cover来查看这个整体性报告。
此外,新proposal在实现原理上与go test -cover差不多,都是source-to-source的方案,这样后续也可以统一维护。当然Go编译器也会有一些改动。
这个是一个早计划好的“废弃动作”。自从Go 1.10引入go build cache后,go build/install/test -i就不会再将编译好的包安装到$GOPATH/pkg下面了。
Go 1.20增加了一种将多个error包装(wrap)为一个error的机制,方便从打包后的错误的Error方法中一次性得到包含一系列关于该错误的相关错误的信息。
这个机制增加了一个(匿名)接口和一个函数:
interface { Unwrap() []error } func Join(errs ...error) error
同时增强了像fmt.Errorf这样的函数的语义,当在Errorf中使用多个%w verb时,比如:
e := errors.Errorf("%w, %w, %w", e1, e2, e3)
Errorf将返回一个将e1, e2, e3打包完的且实现了上述带有Unwrap() []error方法的接口的错误类型实例。
Join函数的语义是将传入的所有err打包成一个错误类型实例,该实例同样实现了上述带有Unwrap() []error方法的接口,且该错误实例的类型的Error方法会返回换行符间隔的错误列表。
我们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 "errors" "fmt" ) type MyError struct { s string } func (e *MyError) Error() string { return e.s } func main() { e1 := errors.New("error1") e2 := errors.New("error2") e3 := errors.New("error3") e4 := &MyError{ s: "error4", } e := fmt.Errorf("%w, %w, %w, %w", e1, e2, e3, e4) fmt.Printf("e = %s\n", e.Error()) // error1 error2, error3, error4 fmt.Println(errors.Is(e, e1)) // true var ne *MyError fmt.Println(errors.As(e, &ne)) // true fmt.Println(ne == e4) // true }
我们首先在Go 1.19编译运行上面程序:
e = error1 %!w(*errors.errorString=&{error2}), %!w(*errors.errorString=&{error3}), %!w(*main.MyError=&{error4}) false false false
显然Go 1.19的fmt.Errorf函数尚不支持多%w verb。
而Go 1.20编译上面程序的运行结果为:
e = error1 error2, error3, error4 true true true
将fmt.Errorf一行换为:
e := errors.Join(e1, e2, e3, e4)
再运行一次的结果为:
e = error1 error2 error3 error4 true true true
即Join函数打包后的错误类型实例类型的Error方法会返回换行符间隔的错误列表。
Go是带GC语言,虽然Go GC近几年持续改进,绝大多数场合都不是大问题了。但是在一些性能敏感的领域,GC过程占用的可观算力还是让应用吃不消。
降GC消耗,主要思路就是减少堆内存分配、减少反复的分配与释放。Go社区的某些项目为了减少内存GC压力,在mmaped内存上又建立一套GC无法感知到的简单内存管理机制并在适当场合应用。但这些自实现的、脱离GC的内存管理都有各自的问题。
Go 1.18版本发布前,arena这个proposal就被提上了日程,arena包又是google内部的一个实验包,据说效果还不错的(在改进grpc的protobuf反序列化实验上),可以节省15%的cpu和内存消耗。但proposal一出,便收到了来自各方的comment,该proposal在Go 1.18和Go 1.19一度处于hold状态,直到Go 1.20才纳入到试验特性,我们可以通过GOEXPERIMENT=arena开启该机制。
arena包主要思路其实是“整体分配,零碎使用,再整体释放”,以最大程度减少对GC的压力。关于arena包,等进一步完善后,后续可能会有专门文章分析。
time包增加了三个时间layout格式常量,相信不用解释,大家也知道如何使用:
DateTime = "2006-01-02 15:04:05" DateOnly = "2006-01-02" TimeOnly = "15:04:05"
time包还为Time增加了Compare方法,适用于time之间的>=和<=比较:
// Compare returns -1 if t1 is before t2, 0 if t1 equals t2 or 1 if t1 is after t2. func (t1 Time) Compare(t2 Time) int
此外,time包的RFC3339时间格式是使用最广泛的时间格式,其解析性能在Go 1.20中得到优化,提升了70%左右,格式化性能提升30%。
讲师主页:tonybai_cn
讲师博客: Tony Bai
专栏:《改善Go语言编程质量的50个有效实践》
实战课:《Kubernetes实战:高可用集群搭建,配置,运维与应用》
免费课:《Kubernetes基础:开启云原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