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教程

Sentinel-Go 源码系列(二)|初始化流程和责任链设计模式

本文主要是介绍Sentinel-Go 源码系列(二)|初始化流程和责任链设计模式,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上节中我们知道了 Sentinel-Go 大概能做什么事情,最简单的例子如何跑起来

其实我早就写好了本系列的第二篇,但迟迟没有发布,感觉光初始化流程显得有些单一,于是又补充了责任链模式,二合一,内容显得丰富一些。

初始化流程

初始化做了什么

Sentinel-Go 初始化时主要做了以下2件事情:

  • 通过各种方式(文件、环境变量等)载入全局配置
  • 启动异步的定时任务或服务,如机器 cpu、内存信息收集、metric log 写入等等

初始化流程详解

提供的 API

上节例子中,我们使用了最简单的初始化方式

func InitDefault() error

除此之外,它还提供了另外几种初始化方式

// 使用给定的 parser 方法解析配置的方式来初始化
func InitWithParser(configBytes []byte, parser func([]byte) (*config.Entity, error)) (err error)

// 使用已解析好的配置对象初始化
func InitWithConfig(confEntity *config.Entity) (err error)

// 从 yaml 文件加载配置初始化 
func InitWithConfigFile(configPath string) error

从命名能看出它们只是配置的获取方式不一样,其中InitWithParser 有点意思,传入的 parser 是个函数指针,对于 Java 写惯了的我来说还是有点陌生,比如通过 json 解析可以写出如下 parser

parser := func(configBytes []byte) (*config.Entity, error) {
	conf := &config.Entity{}
	err := json.Unmarshal(configBytes, conf)
	return conf, err
}
conf := "{\"Version\":\"v1\",\"Sentinel\":{\"App\":{\"Name\":\"roshi-app\",\"Type\":0}}}"
err := api.InitWithParser([]byte(conf), parser)

配置项

简单看一下 Sentinel-Go 的配置项,首先配置被包装在一个 Entity 中,包含了一个 Version 和 真正的配置信息 SentinelConfig

type Entity struct {
	Version string
	Sentinel SentinelConfig
}

接着, SentinelConfig 是这样:

type SentinelConfig struct {
	App struct {
		// 应用名
		Name string
		// 应用类型:普通应用,网关
		Type int32
	}
	// Exporter 配置
	Exporter ExporterConfig
	// 日志配置
	Log LogConfig
	// 统计配置
	Stat StatConfig
	// 是否缓存时间戳
	UseCacheTime bool `yaml:"useCacheTime"`
}
  • App 应用信息
    • 应用名
    • 应用类型:如普通应用、网关应用等
  • ExporterConfig:prometheus exporter 暴露服务的端口和 path
type ExporterConfig struct {
	Metric MetricExporterConfig
}

type MetricExporterConfig struct {
	// http 服务地址,如 ":8080"
	HttpAddr string `yaml:"http_addr"`
	//  http 服务 path,如"/metrics".
	HttpPath string `yaml:"http_path"`
}
  • LogConfig:包括使用什么logger,日志目录,文件是否使用 pid(防止一台机器部署两个应用日志混合),以及 metric log 的单个文件大小、最多保留文件个数、刷新时间
type LogConfig struct {
	// logger,可自定义
	Logger logging.Logger
	// 日志目录
	Dir string
	// 是否在日志文件后加 PID
	UsePid bool `yaml:"usePid"`
	// metric 日志配置
	Metric MetricLogConfig
}

type MetricLogConfig struct {
  // 单个文件最大占用空间
	SingleFileMaxSize uint64 `yaml:"singleFileMaxSize"`
	// 最多文件个数
	MaxFileCount      uint32 `yaml:"maxFileCount"`
	// 刷新间隔
	FlushIntervalSec  uint32 `yaml:"flushIntervalSec"`
}
  • StatConfig:统计配置包括资源采集窗口配置,metric 统计的窗口、系统信息收集间隔
type StatConfig struct {
	// 全局统计资源的窗口(后续文章再解释)
	GlobalStatisticSampleCountTotal uint32 `yaml:"globalStatisticSampleCountTotal"`
	GlobalStatisticIntervalMsTotal  uint32 `yaml:"globalStatisticIntervalMsTotal"`
	// metric 统计的窗口(后续文章再解释)
	MetricStatisticSampleCount uint32 `yaml:"metricStatisticSampleCount"`
	MetricStatisticIntervalMs  uint32 `yaml:"metricStatisticIntervalMs"`
	// 系统采集配置
	System SystemStatConfig `yaml:"system"`
}

type SystemStatConfig struct {
	// 采集默认间隔
	CollectIntervalMs uint32 `yaml:"collectIntervalMs"`
	// 采集 cpu load 间隔
	CollectLoadIntervalMs uint32 `yaml:"collectLoadIntervalMs"`
	// 采集 cpu 使用间隔
	CollectCpuIntervalMs uint32 `yaml:"collectCpuIntervalMs"`
	// 采集内存间隔使用
	CollectMemoryIntervalMs uint32 `yaml:"collectMemoryIntervalMs"`
}

配置覆盖

从上文知道,参数可以通过自定义 parser / 文件 / 默认 的方式来传入配置,但后面这个配置还可以用系统的环境变量覆盖,覆盖项目前只包括应用名、应用类型、日志文件使用使用 PID 结尾、日志目录

func OverrideConfigFromEnvAndInitLog() error {
	// 系统环境变量可覆盖传入的配置
	err := overrideItemsFromSystemEnv()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
	return nil
}

启动后台服务

  • 启动 聚合 metric 定时任务,聚合后发送到 chan,聚合后的格式如下:
_, err := fmt.Fprintf(&b, "%d|%s|%s|%d|%d|%d|%d|%d|%d|%d|%d",
		m.Timestamp, timeStr, finalName, m.PassQps,
		m.BlockQps, m.CompleteQps, m.ErrorQps, m.AvgRt,
		m.OccupiedPassQps, m.Concurrency, m.Classification)

时间戳|时间字符串|名称|通过QPS|阻断QPS|完成QPS|出错QPS|平均RT|已经通过QPS|并发|类别

  • 启动 metric 写入日志定时任务,可配置间隔时间(秒级),接受上个任务写入 chan 的数据

  • 启动单独 goroutine 收集 cpu 使用率 / load、内存使用,收集间隔可配置,收集到的信息存放在 system_metric 下的私有变量

var (
	currentLoad        atomic.Value
	currentCpuUsage    atomic.Value
	currentMemoryUsage atomic.Value
)
  • 若开启,则启动单独 goroutine 缓存时间戳,间隔是 1ms,这个主要是为了高并发下提高获取时间戳的性能
func (t *RealClock) CurrentTimeMillis() uint64 {
  // 从缓存获取时间戳
	tickerNow := CurrentTimeMillsWithTicker()
	if tickerNow > uint64(0) {
		return tickerNow
	}
	return uint64(time.Now().UnixNano()) / UnixTimeUnitOffset
}

获取时,如果拿到 0 则说明未开启缓存时间戳,取当前,如果拿到值说明已开启,可直接使用

  • 若配置了 metric exporter,则启动服务,监听端口,暴露 prometheus 的 exporter

责任链模式

什么是责任链模式

可以用这样一张图形象地解释什么是责任链:

image

责任链模式为每次请求创建了一个,链上有 N 多个处理者,处理者可在不同阶段处理不同的事情,就像这幅图上的小人,拿到一桶水(请求)后都可以完成各自的事情,比如往头上浇,然后再传递给下一个。

为什么叫责任?因为每个处理者只关心自己的责任,跟自己没关系就递交给链上的下一个处理者。

责任链在哪里有用到?很多开源产品都是用了责任链模式,如 DubboSpring MVC 等等

这么设计有什么好处?

  • 简化编码难度,抽象出处理模型,只需关注关心的点即可
  • 扩展性好,如果需要自定义责任链中的一环或者插拔某一环,非常容易实现

关于扩展性除了大家理解的软件设计中的扩展性外,这里还想提两点,阿里开源的软件其实都有高扩展性这个特性,一是因为是开源,别人使用场景未必和自己一致,留出扩展接口,不符合要求的,用户可以自行实现,二是如果要追溯,阿里开源扩展性 Dubbo 可能算是祖师爷(未考证),Dubbo 作者(梁飞)的博客中说过为什么 Dubbo 要设计这么强的扩展性,他对代码有一定的追求,在他维护时期,代码能保证高质量,但如果项目交给别人,如何才能保持现在的水准呢?于是他设计出一套很强的扩展,后面开发基于这个扩展去做,代码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 可动态,可针对每个请求构造不同的责任链

Sentinel-Go 责任链设计

先看责任链的数据结构定义,Sentinel-Go 把处理者叫 Slot(插槽),将 Slot 分为了前置统计、规则校验、统计三组,且每组是有有序的

type SlotChain struct {
	// 前置准备(有序)
	statPres []StatPrepareSlot
	// 规则校验(有序)
	ruleChecks []RuleCheckSlot
	// 统计(有序)
	stats []StatSlot
	// 上线文对象池(复用对象)
	ctxPool *sync.Pool
}

在调用 Entry 开始进入 Sentinel 逻辑时,如果没有手动构造 SlotChain,则使用默认。

为什么这里要设计成三个 Slot组呢?因为每组 Slot 的行为稍有不同,比如前置准备的 Slot 不需要返回值,规则校验组需要返回值,如果校验当前流量不通过,还需要返回原因、类型等信息,统计 Slot 还会有一些入参,比如请求是否失败等等

type BaseSlot interface {
	Order() uint32
}

type StatPrepareSlot interface {
	BaseSlot
	Prepare(ctx *EntryContext)
}

type RuleCheckSlot interface {
	BaseSlot
	Check(ctx *EntryContext) *TokenResult
}

type StatSlot interface {
	BaseSlot
	OnEntryPassed(ctx *EntryContext)
	OnEntryBlocked(ctx *EntryContext, blockError *BlockError)
	OnCompleted(ctx *EntryContext)
}

总结

本文从源码角度分析了 Sentinel-Go 的初始化流程和责任链的设计,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接下来的系列文章将会分析 Sentinel-Go 的限流熔断等的核心设计与实现。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捉虫大师",后端技术分享,架构设计、性能优化、源码阅读、问题排查、踩坑实践。
image

这篇关于Sentinel-Go 源码系列(二)|初始化流程和责任链设计模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