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Kotlin是由开发过IntelliJ IDEA、Android Studio、PyCharm等IDE的著名IDE厂商JetBrains公司设计并开源的编程语言。2011年7月推出的Kotlin项目深受《Effective Java》的影响,直到2016年2月15日第一个官方稳定版本Kotlin v1.0才正式发布,2017年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中,Google宣布Kotlin成为Android开发的一级语言,Kotlin “转正”。
在Kotlin中,定义方法很有趣,不仅仅因为方法的关键字是fun(function前几个字符),还是因为你会惊奇的发现,它允许我们在方法中定义方法。如下
fun methodA() { fun methodB() { } methodB() //valid } //methodB() invalid
其中
- methodB定义在methodA的方法体中,即methodB被称为局部方法或局部函数
- methodB只能在methodA中方法调用
- methodB在methodA方法外调用,会引起编译错误
既然Kotlin支持了局部方法,相比它应该有什么特殊的用武之地呢
首先它的特点还是像它的名字一样,局部,这就意味着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更小范围的限定能力。保证了小范围的可用性,隔绝了潜在的不相关调用的可能。
作为编程中的金科玉律,方法越小越好,相比纵向冗长的代码片段,将其按照职责切分成功能单一的小的局部方法,最后组织起来调用,会让我们的代码显得更加的有条理和清晰。
作为一个程序员,好奇应该是他的特质之一,我们应该会想要研究一下,局部方法的实现原理是什么,至少我们在Java时代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概念。
其实这件事仔细研究起来,还是有不少细节的。因为这其中局部方法可以捕获外部的变量也可以不捕获外部的变量。
下面就是捕获外部变量的一种情况
fun outMethodCapture(args: Array<String>) { fun checkArgs() { if (args.isEmpty()) { println("innerMethod check args") Throwable().printStackTrace() } } checkArgs() }
这其中,局部方法checkArgs捕获了outMethodCapture的参数args。
所以,不捕获外部变量的情况也不难理解,如下,即checkArgs处理args都是通过参数传递的。
fun outMethodNonCapture(args: Array<String>) { fun checkArgs(args: Array<String>) { if (args.isEmpty()) { println("outMethodNonCapture check args") Throwable().printStackTrace() } } checkArgs(args) }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捕获变量的局部方法的实现原理
public static final void outMethodCapture(@NotNull final String[] args) { Intrinsics.checkParameterIsNotNull(args, "args"); <undefinedtype> checkArgs$ = new Function0() { // $FF: synthetic method // $FF: bridge method public Object invoke() { this.invoke(); return Unit.INSTANCE; } public final void invoke() { Object[] var1 = (Object[])args; if(var1.length == 0) { String var2 = "innerMethod check args"; System.out.println(var2); (new Throwable()).printStackTrace(); } } }; checkArgs$.invoke(); }
如上实现原理,就是局部方法实现其实就是实现了一个匿名内部类的实例,然后再次调用即可。 对于不捕获的局部方法要稍有不同,首先我们反编译得到对应的Java代码
public static final void outMethodNonCapture(@NotNull String[] args) { Intrinsics.checkParameterIsNotNull(args, "args"); <undefinedtype> checkArgs$ = null.INSTANCE; checkArgs$.invoke(args); }
我们得到的是一个不完整的代码,这时候需要我们前往项目工程,结合一些对应的class文件分析。首先我们找到类似这样的文件MainKt$outMethodCapture$1.class(其class文件按照”文件名$方法名$内部类序号”的规则)。
使用javap方法再次反编译分析该文件,注意对于$符号需要简单处理一下。
➜ KotlinInnerFunction javap -c "MainKt\$outMethodNonCapture\$1.class" Compiled from "Main.kt" final class MainKt$outMethodNonCapture$1 extends kotlin.jvm.internal.Lambda implements kotlin.jvm.functions.Function1<java.lang.String[], kotlin.Unit> { public static final MainKt$outMethodNonCapture$1 INSTANCE; public java.lang.Object invoke(java.lang.Object); Code: 0: aload_0 1: aload_1 2: checkcast #11 // class "[Ljava/lang/String;" 5: invokevirtual #14 // Method invoke:([Ljava/lang/String;)V 8: getstatic #20 // Field kotlin/Unit.INSTANCE:Lkotlin/Unit; 11: areturn public final void invoke(java.lang.String[]); Code: 0: aload_1 1: ldc #23 // String args 3: invokestatic #29 // Method kotlin/jvm/internal/Intrinsics.checkParameterIsNotNull:(Ljava/lang/Object;Ljava/lang/String;)V 6: aload_1 7: checkcast #31 // class "[Ljava/lang/Object;" 10: astore_2 11: aload_2 12: arraylength 13: ifne 20 16: iconst_1 17: goto 21 20: iconst_0 21: ifeq 44 24: ldc #33 // String outMethodNonCapture check args 26: astore_2 27: getstatic #39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30: aload_2 31: invokevirtual #45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Ljava/lang/Object;)V 34: new #47 // class java/lang/Throwable 37: dup 38: invokespecial #51 // Method java/lang/Throwable."<init>":()V 41: invokevirtual #54 // Method java/lang/Throwable.printStackTrace:()V 44: return MainKt$outMethodNonCapture$1(); Code: 0: aload_0 1: iconst_1 2: invokespecial #61 // Method kotlin/jvm/internal/Lambda."<init>":(I)V 5: return static {}; Code: 0: new #2 // class MainKt$outMethodNonCapture$1 3: dup 4: invokespecial #80 // Method "<init>":()V 7: putstatic #82 // Field INSTANCE:LMainKt$outMethodNonCapture$1; 10: return }
上面的类其实比较简单,更重要的这是一个单例的实现。因为这样相比捕获的情况下,减少了匿名内部类的生成和实例的创建,理论上带来的代价也会更小。
考虑到上面的对比,如果在使用局部方法时,建议使用不捕获外部变量的方式会更加推荐。
使用注意
是的,使用局部方法有一个注意事项,也就是一种规则约定,那就是需要先定义才能使用,否则会报错,如下所示
fun outMethodInvalidCase(args: Array<String>) { checkArgs()//invalid unresolved reference fun checkArgs() { if (args.isEmpty()) { println("innerMethod check args") Throwable().printStackTrace() } } checkArgs()//valid }
但是呢,先定义局部方法,再使用还是有一些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代码可读性上。
试想一下,如果你进入一个方法,看到的是一连串的局部方法,可能或多或少有点别扭。
但是试想一下,既然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被设计成这个样子呢。首先,我们先看个小例子
0fun outMethodInvalidCase(args: Array<String>) { checkArgs(args) var a = 0 //the reason why it's unresolved fun checkArgs(args: Array<String>) { if (args.isEmpty()) { println("outMethodNonCapture check args") Throwable().printStackTrace() a.toString() } } }
因为局部方法可以capture局部变量,checkArgs捕获了局部变量a,当第一行代码checkArgs调用时,而checkArgs看似定义了,但是第二行却还没有执行到,导致了编译问题。
目前,capture变量和非capture的局部方法使用都是一致的,都需要先定义,再使用。
关于Kotlin中的局部方法,我们可以去尝试来达到限定范围,拆分方法的目的,在使用时,尽量选择非捕获的形式的局部方法。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找一找教程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