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A的全称是Efficiently Learning an Encoder that Classifies Token Replacements Accurately,先来直观感受一下ELECTRA的效果:
右边的图是左边的放大版,纵轴是GLUE分数,横轴是FLOPs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Tensorflow中提供的浮点数计算量统计。从上图可以看到,同等量级的ELECTRA是一直碾压BERT的,而且在训练更长的步数之后,达到了当时的SOTA模型——RoBERTa的效果。从左图曲线上也可以看到,ELECTRA效果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NLP式的Generator-Discriminator
ELECTRA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新的预训练任务和框架,把生成式的Masked language model(MLM)预训练任务改成了判别式的Replaced token detection(RTD)任务,判断当前token是否被语言模型替换过。那么问题来了,我随机替换一些输入中的字词,再让BERT去预测是否替换过可以吗?可以的,因为我就这么做过,但效果并不好,因为随机替换太简单了。
那怎样使任务复杂化呢?。。。咦,咱们不是有预训练一个MLM模型吗?
于是,我们NLPer终于成功地把CV的GAN拿过来了!
Replaced Token Detection
Weight Sharing
Smaller Generators
Training Algorithms
对比三种训练策略,得到下图:
Small model? Big model?
小ELECTRA的本事我们见过了,那大ELECTRA行吗?直接上图:
Efficiency Analysis
三种实验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
无意中发现了这篇还在ICLR盲审的ELECTRA,读完摘要就觉得发现了新大陆,主要是自己也试过Replaced Token Detection这个任务,因为平时任务效果的分析和不久前看的一篇文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BERT虽然对上下文有很强的编码能力,却缺乏细粒度语义的表示,我用一张图表示大家就明白了:
这是把token编码降维后的效果,可以看到sky和sea明明是天与海的区别,却因为上下文一样而得到了极为相似的编码。细粒度表示能力的缺失会对真实任务造成很大影响,如果被针对性攻击的话更是无力,所以当时就想办法加上更细粒度的任务让BERT去区分每个token,不过同句内随机替换的效果并不好,弱鸡的我也没有再往前想一步,不然就也ICLR了。相信这个任务很多人都想到过,不过都没有探索这么深入,这也告诫我们,idea遍地都是,往下挖才能有S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