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教程

功能规格说明书

本文主要是介绍功能规格说明书,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0. 相关概念

  • Lab:《操作系统》课程实验部分的课题划分单位。每一个 Lab 对应一个课题,共有 7 个 Lab,包括 Linux 系统基础、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等。每一个 Lab 包含课下实验课上测试
  • 评测:学生通过跳板机完成指定任务的代码编写后,将代码通过专门的接口提交至评测机。评测机根据代码运行的结果反馈一个确定的分数和相应的信息提示。
  • 教程:课程实验部分的指导书。包括了实验的基本原理讲解、实验内容、题目要求等。
  • 课下实验:是《操作系统》课程实验部分的一个环节。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通过跳板机完成给定任务的代码编写,可以提交评测
  • 课上测试:是《操作系统》课程实验部分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课程组统一安排下,于课内时间在机房完成的测试。测试的题目在现场给出,需要当场独立完成代码编写并通过评测
  • 讨论区:课程平台的一个模块,类似贴吧。学生可在其中发帖针对实验部分疑难问题进行提问、分享经验等,也可回帖。助教也需要浏览讨论区,解答学生提问。

1. 典型用户与场景

1.1. 课程教师

课程主要由教师来讲授。目前,《操作系统》共有 5 位教师。一个课程教师可能具有如表 1 的典型特征。

表 1 - 课程教师画像
用户W 老师
年龄~ 40 岁
职业 OS 课程教师
需求- 每一次上机考试之后查看有多少同学通过了测试
- 每年新招收助教后给助教分配权限
- 定期收取学生的实验报告
期望平时科研、备课、批作业就很忙了,希望这些功能能够使用方便,信息展示明了,不需要简单但繁琐的操作

1.2. 课程助教

课程助教在课程中同样起到很大作用。目前课程共有助教 20 名。典型的助教画像,助教 Y、助教 P 可见表 2。

表 2 - 助教画像
用户助教 P助教 G
年龄 ~ 21 岁
职业 学生、OS课程助教
需求- 在每一 Lab 开始之前完成教程的编写和仓库代码的编写,并完成部署
- 重构上一届助教开发的 OS 课程平台
- 在上机测试时随堂监考,根据需要发布通知或延长考试时间
- 时不时浏览讨论区,对学生提问进行解答
期望使用方便,重复流程都能完成自动化

1.3. 课程学生

课程学生是最大的用户群体,目前课程共有助教约 300 名。典型的学生画像,同学 R、同学 M 可见表 3。

表 3 - 学生画像
用户R 同学M 同学
年龄 ~ 20 岁
职业 选修《操作系统》课程的学生
需求- 完成课下实验和课上测试,提交实验报告
- 将实验心得发送至讨论区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 完成课下实验和课上测试,提交实验报告
- 代码历经曲折,想找个分最高的 commit 签出新分支开始下一个 Lab
期望以能通过测试为最高宗旨,讨论区查看方便,提交和评测记录一目了然,课上测试方便查看题目。上机测试时,评测能很快出结果。

1.4. 典型场景

场景 1

R 同学正和其他同学一起在机房上机,他正在课程平台上阅读这次上机的题目。读完题,他却陷入了困惑:这题目到底想让我做什么呀?

与此同时,隔壁机房的助教 G 也发现题目表述不清,于是在助教前端网页上编辑了一段通知,在通知中插入几条公式并进行详细说明。为了防止疏漏,他特地切换到预览模式,仔细审阅了自己的通知,确认无误后进行发布。

通知发布后,R 同学的浏览器页面右上角立即弹出气泡,气泡中是助教 G 对题目的补充说明。看完这条气泡消息,R 同学很快明白了题意并想出了题解。随着一阵键盘敲击声,R 同学完成了代码的编写并在 git 上提交,他在网页上的显示的提交记录中选择了最近的一次 commit 提交评测。很快,该 commit 记录旁出现了 “100 分” 的字样。R 同学开心地离开了考场。

上机结束后,W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上机成绩。他打开教师前端,点进本次上机的成绩统计。成绩统计栏目中,几个图表清晰地展示了这次上机中同学们的成绩分布。W 老师很快就掌握了同学们这次上机的情况,顺便在教师前端把所有的实验报告下载下来发给助教批改。

场景 2

课下实验的教程刚刚发布,R 同学立刻开工了。他和往常一样在跳板机上完成了代码的编写,commit 并提交评测,顺利地通过了。但是他在实验中注意到有几个细节问题很容易忽略,于是在 Markdown 中写下了实验中的一些坑点,还配图加以说明,将这些内容发送到讨论区中

M 同学也发现这次实验中有一些细节问题,但是她提交了好几次,都没能拿到 100 分。于是她到讨论区查找相应的问题,很快找到了 R 同学的发帖。她按照 R 帖子中的内容,对自己的代码稍加修改再次提交,拿到了 100 分。AC 后,她又修改了部分代码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不过这些提交没能拿到满分。她将这些探索中的学到的新知写入实验报告中,并把报告交到实验平台

在下一次实验中,她打开本次 Lab 的 commit 记录,找到 100 分的那一次提交签出新的代码

2. 界面原型设计

3. 系统功能描述

3.1. Alpha 版功能

Alpha 阶段系统将具有的功能见表 4。

表 4 - Alpha 阶段功能
用户端功能验收标准
学生端 首页通知 - 支持 Markdown 格式的通知发布
- 纯文本形式通知
评测 - 在界面中显示所有的 Lab 分支,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分支
- 选择分之后,按照时间顺序显示 commit 记录,最新的提交在最上面
- 显示的 commit 记录必须包含的信息包括 hash、commit message
- 对于未提交评测的 commit,提供“提交评测”选项,用户点击后,可提交至该次试验对应的评测
- 对于已经评测的 commit,在 commit 信息旁边显示得分
- 不可重复评测同一个 commit
- 在所有该分支所有评测信息的最上方显示当前课下实验(或课上测试)的最高得分
进度查看 - 用方块显示所有的任务,同一个 Lab 下所有的任务占一行
- 每一个方块中显示任务名称、开始时间、截止时间、座位、任务最终得分
- 任务的最终得分取该任务下所有提交的最高分
- 学生点击方块时,将显示该任务对应的题目
用户登录 - 用户在首页可点击“登陆”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尝试登陆
- 登陆成功,则进入首页通知界面
- 登录失败则返回错误提示
个人信息 - 显示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号、教师等
- 提供注销功能,用户点击即可退出登录
建议与反馈 - 学生可在文本框中输入对课程平台的使用反馈 - 可通过附件上传图片辅助说明
教师端 用户管理 - 可以添加用户、如助教、学生等,可通过文件批量导入
- 可通过权限组为助教用户批量授权
教学信息 - 对课程信息进行编辑、修改
- 可查看所有的选课学生信息
公告管理 - 可发布、编辑公告,支持纯文本的 Markdown
- 可查看所有助教发送的公告,并进行编辑、删除等操作
用户登录 - 用户在首页可点击“登陆”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尝试登陆
- 登陆成功,则进入首页通知界面
- 登录失败则返回错误提示
评测记录 - 可查看每一名学生每一次提交评测的记录、包括 commit 信息、得分、评测机详细日志等
- 支持助教手动进行重测
评测端 代码评测 - 节点可扩充,用 U 盘启动装机后可快速扩充评测机集群
- 每一个题目用一个仓库存储,需要在课上评测/课下实验信息中填写对应的仓库信息
- 若干个评测节点轮训数据库,抓取评测请求
- 对于抓取的评测请求,分析请求内容,从 gitlab 中获取题目与评测数据进行评测,评测完成后写入数据库

3.2. Beta 版功能

Beta 阶段系统将具有的功能见表 5。

表 5 - Beta 阶段功能
用户端功能验收标准
学生端 教程 - 学生可在前端网页查看对应 Lab 的教程
- 教程的形式包括文本、图片
- 教程在上机测试过程中可关闭
考试 - 支持 Alpha 阶段学生端所有的评测功能
- 考试之前,可登陆学生端查看考试座位
- 完成答题后,可在考试界面中签退
讨论区 - 每个学生都可发帖,支持 Markdown 和图片插入
- 每个主题帖都可添加标签
- 学生可对主题帖进行回复,也可对他人回帖进行回复
- 学生可对优秀的主题帖和回帖进行点赞
- 自己的帖子收到点赞和回复时,会有消息通知
实验报告提交 - 完成实验报告后,学生可在对应 Lab 下提交实验报告
- 支持 Markdown 格式的输入或直接上传文件
教师端 教学信息 - 可以查看每个教学班的学习情况,包括班级平均分、学习困难学生
- 可查看具体每个同学的课下实验通过情况
考试信息 - 配置考试相关信息,如题目仓库、分支地址等
- 在考试现场对每位到场学生签到
- 以图表形式查看每次上机测试后学生成绩分布等统计信息
通知管理 - 可针对任务发布 Markdown 格式的消息提醒
- 可让学生前端直接弹窗提醒

4. 用户数量估计与信息采集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院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但随着计算机普及推广以及学校对计算机基础的重视,目前 6 系、21 系、23 系、42 系均开设了《操作系统》课程,学生人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从原来仅 6 系的 200 余人迅速增加至 600 余人(包括高等理工学院、北京学院相关专业学生以及重修、补修学生)。

对于新建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平台将会采集所有用户的 API 调用日志,保存在服务器的文件系统中,用以分析用户使用习惯并进行优化。同时,若服务器出现问题,也可根据日志文件尝试查找与复现问题。

5. 问题、副作用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当前系统中对性能要求最高的的模块是评测系统,尤其是在课上测试时,同学们都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内提交代码进行评测,都期望尽快看到评测结果。这对评测系统的吞吐量和并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评测过程主要包含如下子过程:

  • 多个评测节点轮训数据库以拉取评测请求
  • 分析评测请求,并拉取对应的题目与评测样例
  • 对学生提交的整个 OS 源代码进行重新编译
  • 在 GXemul 中运行编译的 OS
  • 用脚本检查运行结果,给与评分,并将结果写入数据库

而随着课程人数的增加,当前评测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性能要求,常会出现评测慢(很久都没有信息反馈)、评测节点宕机等问题。

当前的解决方案是增强评测系统的可扩展性,在预测到需求将会骤增时,提前装机增加评测节点,由此满足性能需求。

这篇关于功能规格说明书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