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 vim /etc/passwd 命令,打开 passwd 文件:
上面的每一行代表一个用户,我们以第一行为例:
root:x:0:0:root:/root:/bin/bash
上面的root用户通过 : 分隔为 7 个字段。
①、第一个字段:root 表示用户名称
②、第二个字段:x 表示密码标志,真正的密码是存储在 /etc/shadow 文件中,下面我们会详细讲解。
③、第三个字段:UID,用户ID。这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在Linux系统中不一定root用户是超级用户,用户id为0的才是超级用户。
④、第四个字段:GID,用户初始组ID。这里需要理解初始组和用户组的概念,初始组就是指用户一登录就立刻拥有这个用户组的相关权限,每个用户的初始组只能有一个,一般就是和这个用户的用户组相同的组名作为这个用户的初始组。附加组值用户可以加入多个其他的用户组,并拥有这些组的权限,附加组可以有多个。
⑤、第五个字段:用户说明
⑥、第六个字段:家目录。
⑦、第七个字段:登录之后的 shell。shell后面我们会详细介绍,这里简单来说shell就是Linux的命令解释器。
我们通过 vim /etc/shadow 命令,打开 shadow文件:
同理上面的每一行和 passwd 文件一样,都是表示一个用户。passwd描述的是用户信息,shadow文件描述的是用户密码。我们还是以第一行为例:
root:$6$bo3LXGTQ8SwsRa6J$.7qTM2GT8EmA8YSkHtIqlVefcUyOTdv3EBwJLA32U0qL/YHIOe0SQiacsNq4tSAN2zVbp0bvlOFP.sK0euPIg/:17324:0:99999:7:::
上面的root用户通过 : 分隔为 9 个字段。
①、第一个字段:root 表示用户名
②、第二个字段:root用户的登录加密密码。
③、第三个字段:密码的最后一次修改日期。使用1970年1月1日作为标准时间,每过一天时间戳加1.
root 用户的修改日期是17324。这里我们通过 date -d "1970-01-01 17324 days"进行换算:
④、第四个字段:两次密码的修改间隔时间(和第三字段相比)
⑤、第五个字段:密码有效期(和第三字段相比)
⑥、第六个字段:密码修改到期前的警告天数(和第五个字段进行比较)
⑦、第七个字段:密码过期后的宽限天数(和第五个字段进行比较)
⑧、第八个字段:账号失效时间(要用时间戳表示)
⑨、第九个字段:保留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