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is will save the DB if both the given number of seconds and the given
# number of write operations against the DB occurred.
save seconds number
save命令有两个参数,第一个是秒数,第二个是写入操作次数,再看下面一段注释
# Unless specified otherwise, by default Redis will save the DB:
# * After 3600 seconds (an hour) if at least 1 key changed
# * After 300 seconds (5 minutes) if at least 100 keys changed
# * After 60 seconds if at least 10000 keys changed
#
也就是说,距离上一次写入操作多少秒后至少发生了多少次写入次数,则保存一次db。
默认配置如下:
save 3600 1 (3600秒后,如果至少发生了1次写入,则存一次)
save 300 100 (500秒,如果至少发生了100次写入,则存一次)
save 60 10000 (60秒后,如果至少发生了10000次写入,则存一次)
注意1:二者要必须同时满足,即写入次数和发生时间。
比如距离上次写入过了59秒,在59秒内累积发生了9999次写入,那么在60秒的时候并不会发生写入操作,因为60秒的时候9999 < 10000,等到了300秒后,因为9999 > 100,条件都满足,所以会在距离上次写入300秒的时候发生一次写入db操作。
注意2:条件由上往下执行,如果上一个条件满足了,则不进行下个条件的判断了,直接存入db
注意3:配置原则是判断时间越长(第一个参数),写入次数越少(第二个参数),如果配置错误,导致频繁的存入db,可能会造成性能问题
注意4:这里是写入操作,并不是说改变次数,比如说 set a a; set a a;执行两次这个操作,算两次写入,虽然值没有变,但是也是会算在改变次数里面的。
注意5:如果没有dump.db,即没有存在写入文件(删除了或者是redis第一次运行),计时开始时间可能是redis启动时间,这个没有深入研究过,有知道的大佬记得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