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教程

动态规划——提高Ⅴ(DP优化)

本文主要是介绍动态规划——提高Ⅴ(DP优化),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单调队列优化DP

其实单调队列就是一种队列内的元素有单调性(单调递增或者单调递减)的队列,答案(也就是最优解)就存在队首,而队尾则是最后进队的元素。因为其单调性所以经常会被用来维护区间最值或者降低DP的维数已达到降维来减少空间及时间的目的。

单调队列的一般应用:     

  • 维护区间最值  

  • 优化DP

优化方法加样例:

使用单调队列优化DP,那么必会有求i之前某个范围的极值的操作,这类DP的方程通常为:

F[i]=min(F[j]+a[i]:j<i)

(a[i]是与j无关的数)
定义:队列元素保持单调递增(减),而保持的方式就是通过插队,把队尾破坏了单调性的数全部挤掉,从而使队列元素保持单调 。

那么单调队列有什么用呢?优化DP。许多单调队列优化的DP可以使复杂度直接降维,下面就以最简单的一道题为例:

Description

  烽火台又称烽燧,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一般建在险要或交通要道上。一旦有敌情发生,白天燃烧柴草,通过浓烟表达信息;夜晚燃烧干柴,以火光传递军情(晓荣的历史课讲过吼),在某两座城市之间有 n 个烽火台,每个烽火台发出信号都有一定代价。为了使情报准确地传递,在连续 m 个烽火台中至少要有一个发出信号。请计算总共最少花费多少代价,才能使敌军来袭之时,情报能在这两座城市之间准确传递。

Input

  第一行:两个整数 N,M。其中N表示烽火台的个数, M 表示在连续 m 个烽火台中至少要有一个发出信号。接下来 N 行,每行一个数 Wi,表示第i个烽火台发出信号所需代价。

Output

  一行,表示答案。

Sample Input

5 3
1
2
5
6
2

Sample Output

4

Data Constraint

对于50%的数据,M≤N≤1,000 。 对于100%的数据,M≤N≤100,000,Wi≤100。

分析题目,由于题目要求连续m个烽火台中至少要有一个发出信号,很容易得出DP转移方程:
**F[i]=min(F[j]:i−m<j<i)+a[i]F[i]=min(F[j]:i−m<j<i)+a[i] **

最直接的方法是枚举状态,对于每一个i,我们在i-m+1到i-1中寻找一个最小的F[j]进行状态转移,枚举状态的时间复杂度是O(n),寻找最小值的状态时间复杂度是O(n),因此这种方法的复杂度是O(n^2)。题目的是数据范围是n<=100000,显然超时。
那么怎么用单调队列优化呢?
e.g.状态枚举到i,当m=4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在i-3到i-1中找到最小的F[j],那么枚举到i+1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i-2到i中找到最小的F[j]。

要寻找最小值的区间向后移动了一位,也就是F[i-m+1]的值被抛弃,F[i-1]的值被加入。
这里就可以用单调队列处理了,F[i-1]是插队的数据,F[i-1]有资格插队是因为它更优且更靠近i (又年轻又比你优秀),比它更差的数将被它取代,保留那些数据没有任何好处。而那些已经不再维护区间之外的就不必再对其进行维护,出队即可。看了代码会更加明白: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rep(i,a,b) for(int i=a;i<=b;i++)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read()
{
    int x=0,f=1;char c=getchar();
    while(c<'0'||c>'9'){if(c=='-')f=-1;c=getchar();}
    while(c>='0'&&c<='9'){x=x*10+c-'0';c=getchar();}
    return x*f;
}
int n,m,ans=2147483647,head=1,tail=0;
int q[100010],a[100010],f[100010];

int main()
{
	n=read(),m=read();
	
	rep(i,1,n)a[i]=read();
	
	rep(i,1,n)
	{
		while(head<=tail && f[i-1]<=f[q[tail]])tail--;
        //注意<=要取等(虽然我们一样优,
        但是我比你年轻啊!) 
		q[++tail]=i-1; //当F[i-1]比队尾值更优时把队
        尾值弹出,并插入 
		
		while(head<=tail && q[head]<i-m)head++;//不属于区间维护内的数弹出
		f[i]=f[q[head]]+a[i];
	}
	
	for(int i=n;i>n-m;i--)
		ans=min(ans,f[i]);

	printf("%d",ans);
	return 0;
}

高端操作!!!前方高能!!!

JZOJ 1772 假期
Description

经过几个月辛勤的工作,FJ决定让奶牛放假。假期可以在1…N天内任意选择一段(需要连续),每一天都有一个享受指数W。但是奶牛的要求非常苛刻,假期不能短于P天,否则奶牛不能得到足够的休息;假期也不能超过Q天,否则奶牛会玩的腻烦。FJ想知道奶牛们能获得的最大享受指数。

Input

第一行:N,P,Q.
第二行:N个数字,中间用一个空格隔开,每个数都在longint范围内。

Output

一个整数,奶牛们能获得的最大享受指数。

Sample Input

5 2 4
-9 -4 -3 8 -6

Sample Output

5

Data Constraint

50% 1≤N≤10000
100% 1≤N≤100000
1<=p<=q<=n
Hint
选择第3-4天,享受指数为-3+8=5。
          
          
思路:

看到区间的问题首先肯定是想到求前缀和,

我们把[1,k]的
和记为sum[k],可以得到sum[i] = sum[i - 1] + a[i],
[l,r]的和即为sum[r] - sum[l - 1](这里视sum[0] =
0)。(减法原理)

我们假设选择的区间为[l,r]且r固定,可知
r−B+1≤l≤r−A+1若要使[l,r]区间的值最大,则sum[l - 1]
需最小,才可使得sum[r] - sum[l - 1]最小。

当i右移一位到i+1,因为p,q为给定不变的值,对应寻
找最小sum[l-1]的区间也右移一位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N 1000010
#define rep(i,a,b) for(int i=a;i<=b;i++)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read()
{
    int x=0,f=1;char c=getchar();
    while(c<'0'||c>'9'){if(c=='-')f=-1;c=getchar();}
    while(c>='0'&&c<='9'){x=x*10+c-'0';c=getchar();}
    return x*f;
}

ll sum[N],q[N];
ll n,ans=-2147483647,A,B;
 
int main()
{
    //freopen("input.txt","r",stdin);
    n=read(),A=read(),B=read();
    
    rep(i,1,n)
        sum[i]=sum[i-1]+read();
    
    int head=0,tail=1;
    
    rep(i,A,n)
	{
        while(head<=tail && q[head]<i-B)//不处于维护范围内的,出队
			head++;
			
        while(head<=tail && sum[i-A]<=sum[q[tail]])//更优的sum[l - 1]予以插队
			tail--;
			
        q[++tail]=i-A;
		ans=max(ans,sum[i]-sum[q[head]]);//更新答案
    }
    printf("%lld\n",ans);
    return 0;
}

其他例题(摘自AcWing)

在一年前赢得了小镇的最佳草坪比赛后,FJ 变得很懒,再也没有修剪过草坪。

现在,新一轮的最佳草坪比赛又开始了,FJ 希望能够再次夺冠。

然而,FJ 的草坪非常脏乱,因此,FJ 只能够让他的奶牛来完成这项工作。

FJ 有 N 只排成一排的奶牛,编号为 1 到 N。

每只奶牛的效率是不同的,奶牛 i 的效率为 Ei。

编号相邻的奶牛们很熟悉,如果 FJ 安排超过 K 只编号连续的奶牛,那么这些奶牛就会罢工去开派对。

因此,现在 FJ 需要你的帮助,找到最合理的安排方案并计算 FJ 可以得到的最大效率。

注意,方案需满足不能包含超过 K 只编号连续的奶牛。

输入格式
第一行:空格隔开的两个整数 N 和 K;

第二到 N+1 行:第 i+1 行有一个整数 Ei。

输出格式
共一行,包含一个数值,表示 FJ 可以得到的最大的效率值。

数据范围
1≤N≤105,
0≤Ei≤109
输入样例:
5 2
1
2
3
4
5
输出样例:
12
样例解释
FJ 有 5 只奶牛,效率分别为 1、2、3、4、5。

FJ 希望选取的奶牛效率总和最大,但是他不能选取超过 2 只连续的奶牛。

因此可以选择第三只以外的其他奶牛,总的效率为 1 + 2 + 4 + 5 = 12。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N = 1e5 + 10;

int n, m;
LL s[N];
LL f[N];
int q[N];

LL g(int i)
{
    if (!i) return 0;
    return f[i - 1] - s[i];
}

int main()
{
    scanf("%d%d", &n, &m);
    for (int i = 1; i <= n; i ++ )
    {
        scanf("%lld", &s[i]);
        s[i] += s[i - 1];
    }

    int hh = 0, tt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
    {
        if (q[hh] < i - m) hh ++ ;
        f[i] = max(f[i - 1], g(q[hh]) + s[i]);
        while (hh <= tt && g(q[tt]) <= g(i)) tt -- ;
        q[ ++ tt] = i;
    }

    printf("%lld\n", f[n]);

    return 0;
}


                                           
John 打算驾驶一辆汽车周游一个环形公路。

公路上总共有 n 个车站,每站都有若干升汽油(有的站可能油量为零),每升油可以让汽车行驶一千米。

John 必须从某个车站出发,一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走遍所有的车站,并回到起点。

在一开始的时候,汽车内油量为零,John 每到一个车站就把该站所有的油都带上(起点站亦是如此),行驶过程中不能出现没有油的情况。

任务:判断以每个车站为起点能否按条件成功周游一周。

输入格式
第一行是一个整数 n,表示环形公路上的车站数;

接下来 n 行,每行两个整数 pi,di,分别表示表示第 i 号车站的存油量和第 i 号车站到 顺时针方向 下一站的距离。

输出格式
输出共 n 行,如果从第 i 号车站出发,一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行驶,能够成功周游一圈,则在第 i 行输出 TAK,否则输出 NIE。

数据范围
3≤n≤106,
0≤pi≤2×109,
0≤di≤2×109
输入样例:
5
3 1
1 2
5 2
0 1
5 4
输出样例:
TAK
NIE
TAK
NIE
TAK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N = 2e6 + 10;

int n;
int oil[N], dist[N];
LL s[N];
int q[N];
bool ans[N];

int main()
{
    scanf("%d", &n);
    for (int i = 1; i <= n; i ++ )
    {
        scanf("%d%d", &oil[i], &dist[i]);
        s[i] = s[i + n] = oil[i] - dist[i];
    }
    for (int i = 1; i <= n * 2; i ++ ) s[i] += s[i - 1];

    int hh = 0, tt = 0;
    q[0] = n * 2 + 1;
    for (int i = n * 2; i >= 0; i -- )
    {
        if (q[hh] > i + n) hh ++ ;
        if (i < n)
        {
            if (s[i] <= s[q[hh]]) ans[i + 1] = true;
        }
        while (hh <= tt && s[q[tt]] >= s[i]) tt -- ;
        q[ ++ tt] = i;
    }

    dist[0] = dist[n];
    for (int i = 1; i <= n; i ++ ) s[i] = s[i + n] = oil[i] - dist[i - 1];
    for (int i = 1; i <= n * 2; i ++ ) s[i] += s[i - 1];

    hh = 0, tt = 0;
    q[0] = 0;
    for (int i = 1; i <= n * 2; i ++ )
    {
        if (q[hh] < i - n) hh ++ ;
        if (i > n)
        {
            if (s[i] >= s[q[hh]]) ans[i - n] = true;
        }
        while (hh <= tt && s[q[tt]] <= s[i]) tt -- ;
        q[ ++ tt] = i;
    }

    for (int i = 1; i <= n; i ++ )
        if (ans[i]) puts("TAK");
        else puts("NIE");

    return 0;
}


                          
高二数学《绿色通道》总共有 n 道题目要抄,编号 1,2,…,n,抄第 i 题要花 ai 分钟。

小 Y 决定只用不超过 t 分钟抄这个,因此必然有空着的题。

每道题要么不写,要么抄完,不能写一半。

下标连续的一些空题称为一个空题段,它的长度就是所包含的题目数。

这样应付自然会引起马老师的愤怒,最长的空题段越长,马老师越生气。

现在,小 Y 想知道他在这 t 分钟内写哪些题,才能够尽量减轻马老师的怒火。

由于小 Y 很聪明,你只要告诉他最长的空题段至少有多长就可以了,不需输出方案。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为两个整数 n,t。

第二行为 n 个整数,依次为 a1,a2,…,an。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最长的空题段至少有多长。

数据范围
0<n≤5×104,
0<ai≤3000,
0<t≤108
输入样例:
17 11
6 4 5 2 5 3 4 5 2 3 4 5 2 3 6 3 5
输出样例:
3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50010, INF = 1e9;

int n, m;
int w[N];
int f[N], q[N];

bool check(int k)
{
    f[0] = 0;
    int hh = 0, tt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
    {
        if (hh <= tt && q[hh] < i - k - 1) hh ++ ;
        f[i] = f[q[hh]] + w[i];
        while (hh <= tt && f[q[tt]] >= f[i]) tt -- ;
        q[ ++ tt] = i;
    }

    int res = INF;
    for (int i = n - k; i <= n; i ++ ) res = min(res, f[i]);

    return res <= m;
}

int main()
{
    scanf("%d%d", &n, &m);

    for (int i = 1; i <= n; i ++ ) scanf("%d", &w[i]);

    int l = 0, r = n;
    while (l < r)
    {
        int mid = l + r >> 1;
        if (check(mid)) r = mid;
        else l = mid + 1;
    }

    printf("%d\n", r);

    return 0;
}


有一个 a×b 的整数组成的矩阵,现请你从中找出一个 n×n 的正方形区域,使得该区域所有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最小。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为三个整数,分别表示 a,b,n 的值;

第二行至第 a+1 行每行为 b 个非负整数,表示矩阵中相应位置上的数。

输出格式
输出仅一个整数,为 a×b 矩阵中所有“n×n 正方形区域中的最大整数和最小整数的差值”的最小值。

数据范围
2≤a,b≤1000,
n≤a,n≤b,n≤100,
矩阵中的所有数都不超过 109。

输入样例:
5 4 2
1 2 5 6
0 17 16 0
16 17 2 1
2 10 2 1
1 2 2 2
输出样例:
1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10, INF = 1e9;

int n, m, k;
int w[N][N];
int row_min[N][N], row_max[N][N];
int q[N];

void get_min(int a[], int b[], int tot)
{
    int hh = 0, tt = -1;
    for (int i = 1; i <= tot; i ++ )
    {
        if (hh <= tt && q[hh] <= i - k) hh ++ ;
        while (hh <= tt && a[q[tt]] >= a[i]) tt -- ;
        q[ ++ tt] = i;
        b[i] = a[q[hh]];
    }
}

void get_max(int a[], int b[], int tot)
{
    int hh = 0, tt = -1;
    for (int i = 1; i <= tot; i ++ )
    {
        if (hh <= tt && q[hh] <= i - k) hh ++ ;
        while (hh <= tt && a[q[tt]] <= a[i]) tt -- ;
        q[ ++ tt] = i;
        b[i] = a[q[hh]];
    }
}



int main()
{
    scanf("%d%d%d", &n, &m, &k);

    for (int i = 1; i <= n; i ++ )
        for (int j = 1; j <= m; j ++ )
            scanf("%d", &w[i][j]);

    for (int i = 1; i <= n; i ++ )
    {
        get_min(w[i], row_min[i], m);
        get_max(w[i], row_max[i], m);
    }

    int res = INF;
    int a[N], b[N], c[N];
    for (int i = k; i <= m; i ++ )
    {
        for (int j = 1; j <= n; j ++ ) a[j] = row_min[j][i];
        get_min(a, b, n);

        for (int j = 1; j <= n; j ++ ) a[j] = row_max[j][i];
        get_max(a, c, n);

        for (int j = k; j <= n; j ++ ) res = min(res, c[j] - b[j]);
    }

    printf("%d\n", res);

    return 0;
}


  

斜率优化DP

所谓1D/1D动态规划,指的是状态数为O(n),每一个状态决策量为O(n)的动态规划方程,直接求解的时间复杂度是O(n2)。但是,绝大多数的方程通过合理的组织与优化都是可以直接优化到O(nlogn)乃至O(n)的时间复杂度的。
优化方法包括:

  • 单调队列优化至O(n)

  • 斜率优化至O(nlogn)或O(n)

  • 决策单调性优化至O(nlogn)

斜率优化算法简介

斜率优化Dp问题入门会较为困难,因为这大概是在学习过程中OI选手第一次遇到与数学内容结合的算法。
但斜率优化反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简单地将1D/1D动态规划优化至O(n),同时斜率优化也有更困难的延申与拓展。
其中最简单的斜率优化形式还是单调队列,但优化原理大不相同。

对于一个决策j进行考虑,即将考虑的转移是:
f(i)=a[i]×x(j)+b[i]×y(j)。
我们使用线性规划进行转化(线性规划大概会在高二学习),
我们以x(j)为横轴,y(j)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样决
策j就可以用坐标系上的一个点表示。
原方程可以转化为f(i)=min{a[i]×x+b[i]×y},这类似一个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我们将其转化为斜截式方程:y=−abx+f(i)b,假设b>0,则目标是最小化直线的纵截距。
我们用一个斜率为−ab的直线从负无穷向上平移,所碰到的第
一个点即为最优决策j,利用这个点我们可以计算出最优的
f(i)。

不难发现,所有可能的最优决策点必定在平面点集的凸包上,换句话说不在凸包上的点一定不是最优决策点。
当b>0时,我们需要维护一个右下凸包或左上凸包(根据点集的特征决定)。
那么现在我们的任务转化为了维护凸包。
根据直线斜率和数据点分布的特征,我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决策直线的斜率与二元组的横坐标同时满足单调性

这种情况的处理非常简单,因为斜率变化是单调的,因此决策点必然在凸壳上单调移动,我们只需要维护一个单调队列和一个决策指针即可。
对于每一个状态f(i),计算过程如下:

  • 决策指针(队首)后移,直到最佳决策点j。

  • 进行决策并计算f(i)。

  • 计算x(i),y(i),将二元组加入队尾,同时更新凸壳(如图)。

时间复杂度O(n)

2.二元组的横坐标满足单调性

我们使用同样的方式维护凸壳,在查询最优决策点的时候,使用二分查找找到最接近的斜率。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3.不满足任何限制

虽然决策点仍然在凸壳上,但是在维护凸壳时就有大麻烦了。我们需要一一验证凸性,接着需要拼接凸壳,最坏的时间复杂度O(n),这相当于根本没有优化!
该怎么做呢?分为两种情况:

  • 允许离线:此时我们可以使用cdq分治(上我的博客里的提高算法目录中自己翻)来较为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 强制在线:此时我们只能使用平衡树来维护凸包了,我们以横坐标为关键字建立平衡树,查找和插入的过程均为O(nlogn),在维护凸壳时,先将新数据点Splay到根结点,剩下的结点必定分居左子树与右子树。然后我们以左子树为例,后序遍历依次查找结点,直到找到一个满足凸性的结点,将这个结点Splay到根结点的左儿子,然后我们删掉这个结点的右子树即可,时间复杂度为O(nlogn),但实现起来非常复杂。

例题

有 N 个任务排成一个序列在一台机器上等待执行,它们的顺序不得改变。

机器会把这 N 个任务分成若干批,每一批包含连续的若干个任务。

从时刻 0 开始,任务被分批加工,执行第 i 个任务所需的时间是 Ti。

另外,在每批任务开始前,机器需要 S 的启动时间,故执行一批任务所需的时间是启动时间 S 加上每个任务所需时间之和。

一个任务执行后,将在机器中稍作等待,直至该批任务全部执行完毕。

也就是说,同一批任务将在同一时刻完成。

每个任务的费用是它的完成时刻乘以一个费用系数 Ci。

请为机器规划一个分组方案,使得总费用最小。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整数 N。

第二行包含整数 S。

接下来 N 行每行有一对整数,分别为 Ti 和 Ci,表示第 i 个任务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 Ti 及其费用系数 Ci。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最小总费用。

数据范围
1≤N≤5000,
0≤S≤50,
1≤Ti,Ci≤100
输入样例:
5
1
1 3
3 2
4 3
2 3
1 4
输出样例:
153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N = 5010;

int n, s;
int sc[N], st[N];
LL f[N];

int main()
{
    scanf("%d%d", &n, &s);
    for (int i = 1; i <= n; i ++ )
    {
        scanf("%d%d", &st[i], &sc[i]);
        st[i] += st[i - 1];
        sc[i] += sc[i - 1];
    }

    memset(f, 0x3f, sizeof f);
    f[0]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
        for (int j = 0; j < i; j ++ )
            f[i] = min(f[i], f[j] + (sc[i] - sc[j]) * (LL)st[i] + (LL)s * (sc[n] - sc[j]));

    printf("%lld\n", f[n]);

    return 0;
}


有 N 个任务排成一个序列在一台机器上等待执行,它们的顺序不得改变。

机器会把这 N 个任务分成若干批,每一批包含连续的若干个任务。

从时刻 0 开始,任务被分批加工,执行第 i 个任务所需的时间是 Ti。

另外,在每批任务开始前,机器需要 S 的启动时间,故执行一批任务所需的时间是启动时间 S 加上每个任务所需时间之和。

一个任务执行后,将在机器中稍作等待,直至该批任务全部执行完毕。

也就是说,同一批任务将在同一时刻完成。

每个任务的费用是它的完成时刻乘以一个费用系数 Ci。

请为机器规划一个分组方案,使得总费用最小。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整数 N。

第二行包含整数 S。

接下来 N 行每行有一对整数,分别为 Ti 和 Ci,表示第 i 个任务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 Ti 及其费用系数 Ci。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最小总费用。

数据范围
1≤N≤3×105,
1≤Ti,Ci≤512,
0≤S≤512
输入样例:
5
1
1 3
3 2
4 3
2 3
1 4
输出样例:
153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N = 300010;

int n, s;
LL c[N], t[N];
LL f[N];
int q[N];

int main()
{
    scanf("%d%d", &n, &s);
    for (int i = 1; i <= n; i ++ )
    {
        scanf("%lld%lld", &t[i], &c[i]);
        t[i] += t[i - 1];
        c[i] += c[i - 1];
    }

    int hh = 0, tt = 0;
    q[0]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
    {
        while (hh < tt && (f[q[hh + 1]] - f[q[hh]]) <= (t[i] + s) * (c[q[hh + 1]] - c[q[hh]])) hh ++ ;
        int j = q[hh];
        f[i] = f[j] - (t[i] + s) * c[j] + t[i] * c[i] + s * c[n];
        while (hh < tt && (__int128)(f[q[tt]] - f[q[tt - 1]]) * (c[i] - c[q[tt - 1]]) >= (__int128)(f[i] - f[q[tt - 1]]) * (c[q[tt]] - c[q[tt - 1]])) tt -- ;
        q[ ++ tt] = i;
    }

    printf("%lld\n", f[n]);

    return 0;
}

有 N 个任务排成一个序列在一台机器上等待执行,它们的顺序不得改变。

机器会把这 N 个任务分成若干批,每一批包含连续的若干个任务。

从时刻 0 开始,任务被分批加工,执行第 i 个任务所需的时间是 Ti。

另外,在每批任务开始前,机器需要 S 的启动时间,故执行一批任务所需的时间是启动时间 S 加上每个任务所需时间之和。

一个任务执行后,将在机器中稍作等待,直至该批任务全部执行完毕。

也就是说,同一批任务将在同一时刻完成。

每个任务的费用是它的完成时刻乘以一个费用系数 Ci。

请为机器规划一个分组方案,使得总费用最小。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 N 和 S。

接下来 N 行每行有一对整数,分别为 Ti 和 Ci,表示第 i 个任务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 Ti 及其费用系数 Ci。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最小总费用。

数据范围
1≤N≤3×105,
0≤S,Ci≤512,
−512≤Ti≤512
输入样例:
5 1
1 3
3 2
4 3
2 3
1 4
输出样例:
153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N = 300010;

int n, s;
LL t[N], c[N];
LL f[N];
int q[N];

int main()
{
    scanf("%d%d", &n, &s);
    for (int i = 1; i <= n; i ++ )
    {
        scanf("%lld%lld", &t[i], &c[i]);
        t[i] += t[i - 1];
        c[i] += c[i - 1];
    }

    int hh = 0, tt = 0;
    q[0]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
    {
        int l = hh, r = tt;
        while (l < r)
        {
            int mid = l + r >> 1;
            if (f[q[mid + 1]] - f[q[mid]] > (t[i] + s) * (c[q[mid + 1]] - c[q[mid]])) r = mid;
            else l = mid + 1;
        }

        int j = q[r];
        f[i] = f[j] -   (t[i] + s) * c[j] + t[i] * c[i] + s * c[n];
        while (hh < tt && (double)(f[q[tt]] - f[q[tt - 1]]) * (c[i] - c[q[tt - 1]]) >= (double)(f[i] - f[q[tt - 1]]) * (c[q[tt]] - c[q[tt - 1]])) tt -- ;
        q[ ++ tt] = i;
    }

    printf("%lld\n", f[n]);

    return 0;
}

小 S 是农场主,他养了 M 只猫,雇了 P 位饲养员。

农场中有一条笔直的路,路边有 N 座山,从 1 到 N 编号。

第 i 座山与第 i−1 座山之间的距离为 Di。

饲养员都住在 1 号山。

有一天,猫出去玩。

第 i 只猫去 Hi 号山玩,玩到时刻 Ti 停止,然后在原地等饲养员来接。

饲养员们必须回收所有的猫。

每个饲养员沿着路从 1 号山走到 N 号山,把各座山上已经在等待的猫全部接走。

饲养员在路上行走需要时间,速度为 1 米/单位时间。

饲养员在每座山上接猫的时间可以忽略,可以携带的猫的数量为无穷大。

例如有两座相距为 1 的山,一只猫在 2 号山玩,玩到时刻 3 开始等待。

如果饲养员从 1 号山在时刻 2 或 3 出发,那么他可以接到猫,猫的等待时间为 0 或 1。

而如果他于时刻 1 出发,那么他将于时刻 2 经过 2 号山,不能接到当时仍在玩的猫。

你的任务是规划每个饲养员从 1 号山出发的时间,使得所有猫等待时间的总和尽量小。

饲养员出发的时间可以为负。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三个整数 N,M,P。

第二行包含 n−1 个整数,D2,D3,…,DN。

接下来 M 行,每行包含两个整数 Hi 和 Ti。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所有猫等待时间的总和的最小值。

数据范围
2≤N≤105,
1≤M≤105,
1≤P≤100,
1≤Di<1000,
1≤Hi≤N,
0≤Ti≤109
输入样例:
4 6 2
1 3 5
1 0
2 1
4 9
1 10
2 10
3 12
输出样例:
3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N = 100010, M = 100010, P = 110;

int n, m, p;
LL d[N], t[N], a[N], s[N];
LL f[P][M];
int q[M];

LL get_y(int k, int j)
{
    return f[j - 1][k] + s[k];
}

int main()
{
    scanf("%d%d%d", &n, &m, &p);

    for (int i = 2; i <= n; i ++ )
    {
        scanf("%lld", &d[i]);
        d[i] += d[i - 1];
    }

    for (int i = 1; i <= m; i ++ )
    {
        int h;
        scanf("%d%lld", &h, &t[i]);
        a[i] = t[i] - d[h];
    }

    sort(a + 1, a + m + 1);

    for (int i = 1; i <= m; i ++ ) s[i] = s[i - 1] + a[i];

    memset(f, 0x3f, sizeof f);
    for (int i = 0; i <= p; i ++ ) f[i][0] = 0;

    for (int j = 1; j <= p; j ++ )
    {
        int hh = 0, tt = 0;
        q[0] = 0;

        for (int i = 1; i <= m; i ++ )
        {
            while (hh < tt && (get_y(q[hh + 1], j) - get_y(q[hh], j)) <= a[i] * (q[hh + 1] - q[hh])) hh ++ ;
            int k = q[hh];
            f[j][i] = f[j - 1][k] - a[i] * k + s[k] + a[i] * i - s[i];
            while (hh < tt && (get_y(q[tt], j) - get_y(q[tt - 1], j)) * (i - q[tt]) >=
                (get_y(i, j) - get_y(q[tt], j)) * (q[tt] - q[tt - 1])) tt -- ;
            q[ ++ tt] = i;
        }
    }

    printf("%lld\n", f[p][m]);

    return 0;
}


决策性单调优化DP

决策单调性算法简介

决策单调性可以理解为四边形不等式优化Dp的1D/1D版本。
可以利用决策单调性优化的动态规划的特点是:其决策的下标单调。

特征方程:$f(x)=$$\min_{i=1}^{x-1}${$f(i)+w[i,x]}$

已知结论

如果用k(x)表示状态x取到最优值的决策,则决策单调性表述为:

$∀i≤j,k(i)≤k(j)$当且仅当:

$∀i≤j$,w[i,j]+w[i−1,j−1]≤w[i−1,j]+w[i,j−1]

因此满足转移代价四边形不等式,则可以利用决策单调性进行优化。

但是转移的代价是否满足四边形不等式,并非一个很容易判断的问题,因此推荐的姿势是:

在确认动态规划需要优化且不满足以上两种方式时,打表验证决策点是否单调。

G(x,i)为状态x根据转移方程f(x)使用i决策转移的结果。

设决策点i<j,决策j比i更优(假设问题要求最小化),则G(x,i)≥G(x,j)

将不等式解出后我们可以得到决策j比i更优的条件。

若条件仅有单向限制(另一端为无穷)且不等号不会变向(单调性),则满足决策单调性。

若无解,则满足决策单调性。(决策j无用)

若条件是一段区间(双边限制),则不满足决策单调性。

优化过程:

如何实现决策单调性呢?我们可以在枚举决策的时候,不从1开始,而是从k(x−1)开始,但这样只能减少常数,并不能降低时间复杂度。

另一种想法时从k(x−1)开始枚举决策更新f(x),一旦发现决策j比决策j+1更优,就停止决策过程,选择决策j作为f(x)的最优决策。但这样是错误的,因为决策单调性并没有保证f(j)+w[j,x]有什么好的性质。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对于一个已经计算出的状态f(j),它能够更新哪些状态?这样,每一步过程中的某些决策可能不是最优的,但是当算法结束时所有状态的决策一定是最优的。

一开始,只有f(1)的函数值被计算出,所以所有状态的当前最优决策点都是1。

决策表: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现在由于f(2)的值已经确定了,f(2)的最优决策只能是1,那么我们使用决策2来更新这个决策表。由于决策单调性,新的决策表只能是下面这种形式:

决策表: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二分法来寻找1与2之间的转折点,因为如果在一个点x上,决策2更好,所有比x大的状态都是决策2更好;如果x上决策1更好,则所有比x小的状态都是决策1更好。

当决策表更新完毕后,f(3)即可确定,现在用3更新所有状态,新的决策表只能有以下两种形式:

决策表: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22233333333333

决策表:1111111111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此时我们可以设计出整个算法流程:

使用一个栈维护数据,栈中的每一个元素保存一个决策可更新区间的起始位置与结束位置,这些区间肯定相互连接且依次递增。当插入一个新的决策时,从栈顶往栈底扫描栈,依次考察栈顶决策:

如果新决策i比栈顶的决策top对于top起始位置更优,则弹栈,全部抛弃栈顶决策top,将区间继承给新决策i,继续扫描下一个栈顶决策。

如果栈顶决策top对于其起始位置更优,则转折点必定在top所能更新的区间中,二分查找转折点,然后将新决策i入栈,结束更新操作。

时间复杂度:

由于一个决策只会入栈一次,均摊时间为O(1),但是由于二分查找的存在,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这是两道道很典型综合性优化的题P5574以及P4072(由于作者太逊了,作者不会,就不写代码了,不会就看题解去学吧)

这篇关于动态规划——提高Ⅴ(DP优化)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