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教程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物理层

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网络第二章物理层,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2.1.1物理层基本概念
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物理层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 定义标准
机械特性:定义物理连接的特性,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接口形状,引线数目,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
电气特性: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线路上型号的电压范围,阻抗匹配,传输效率和距离限制等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表示何种意义,接口部件的信号线的用途
规程特性:过程特性,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2.1.2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相关术语
数据:传送信息的实体,有意义的符号序列
信号:数据的电气/电磁的表现,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
数字信号:代表信息的参数取值是离散的
模拟信号:代表型号的参数取值是连续的 信源:产生和发送数据的源头
信宿:接收数据的终点
信道:信号的传输媒介
以传输信号划分,模拟信道(模拟信号),数字信道(数字信号)
以传输介质划分,无线信道,有线信道

三种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已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一条信道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或接受信息,但不能同时,两条信道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两条信道

传输方式:
串行传输:速度慢,费用低,适合远距离
并行传输:速度快,费用高,适合近距离(常用于计算及内部数据传输)

2.1.3码元,波特,速率,带宽
码元: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数字脉冲),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该时长称为码元宽度,这个时长内的信号称为k进制码元 1码元可以携带多个比特的信息量
速率:数据率,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码元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
码元传输速率:码元速率,波形速率,调制速率,符号速率等,单位之间内数字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码元个数 (脉冲个数或信号变化次数),单位是波特(Baud),1波特表示数字通信系统每秒传输一个码元
信息传输速率:信息速率,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 b/s
带宽: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输数据的能力,最高数据率 b/s
2.1.4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
影响失真程度的因素:码元传输速率,信号传输距离,噪声干扰,传输媒体质量失真的一种现象
码间串扰:接收端收到的信息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氏准则:在理想低通(无噪声,宽带受限)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速率为2W Baud,W是信道带宽,单位是Hz

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 = 2W\(log_{2}\)V (b/s) V为几种码元/码元的离散电平数目

香农定理:在宽带受限且有噪声的信道中,为了不产生误差,信息的数据传输率有上限值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率 = W\(log_{2}(1+S/N)\)V (b/s)
信噪比(dB) = 10\(log_{10}(S/N)\) S为信号平均功率,N为噪声平均功率
只要信息的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就一定能找到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2.1.5编码与调制
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1和0直接用两种不用电压表示,再送到数字信道上去传输(基带传输),发出的 直接表达了要传输的信息的信号,比如说话的声波
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频分复用模拟信号,再送到模拟信道上传输(宽带传输),把基 带信号进行载波调制,以便将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在信道中传输
传输距离近,帅减少,基带传输,传输距离远,衰减大,宽带传输
数字数据,数字发送器(模拟数据,PCM编码器)----->数字信号 编码
数字数据,调制器(模拟数据,放大器调制器)----->模拟信号 调制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非归零编码:高1低0,收发双方难以保持同步
归零编码:信号电平在一个码元内都要恢复到0的状态
反向不归零编码:信号电平翻转表示0,信号电平不变表示1
曼彻斯特编码:先高后低位1,先低后高为0(可相反,具体看规定),所占频带宽度是原始基带宽度2
倍,数据传输速率是调制速率的1/2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同1异0
4B/5B编码:用5个比特来编码4个比特的数据再传出,效率80%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事二进制数据(数字音频),将模拟音频通过采样,量化,转化成有限数字表示的离散序列(音频数字化) 抽样,量化,编码三步走
抽样:对模拟信号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f(采样频率)>=2f(信号最高频率)
量化:把抽样得到的电平幅度按一定的分级标准转化为对应的数字值取整
编码:把量化的结果转化为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2.2物理层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称传输媒体/传输媒介,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 传输介质:
导向性传输介质:电磁波被导向沿着固体媒介(铜线/光纤)传播
非导向性传输介质:自由空间,介质可以为空气,真空,海水,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等

双绞线:两根采用一定规则并排绞合的,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组成,绞合可以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
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双绞线外加(不加)一个由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层便宜,在局域
网和传统电话网中普遍使用

同轴电缆:由导体铜制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屏蔽层和塑料外层构成

光纤:利用光脉冲来进行通信,有光脉冲表示1,无光脉冲表示0,可见光的频率大约1e8MHz,光纤通信
系统的宽带远远大于目前其他各种传输媒体的带宽
光纤的特点: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康雷电和电气干扰性好,无串音干
扰,保密性好,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体积小,重量轻

无线电波:信号向所有方向传播
微波(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激光(要转成各自的信号格式):信号延固定方向传播

2.3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与原数据相同,以增加信号传输的距 离,延长网络长度,仅作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中继器两端的网段必须同一协议
5-4-3规则:只能由最多不超过5个网段,4个设备,只有3个段可以连接计算机

集线器(多口中继器):对信号进行再生放大转发,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接着转发到其他所有(除输入端口外)处于工作状态的端口上,以增加信号传输的距离,延长网络长度,不具备信号的定向传送能力,是一个共享式设备,不能分割冲突域

这篇关于计算机网络第二章物理层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