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是OSI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用于所有公司规范控制网络,实现互联。
(从下往上)
应用层:为应用提供服务。定义各种应用协议(HTTP,HTTPS,TSP,SATP协议等),规范数据格式,实现数据识别,方便程序操作。
表示层:数据格式转化、数据加密。进行编译工作,提供公共语言,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不同操作系统语法不一样)。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维护会话。实现断点续传功能。可以从校验点继续恢复数据进行续传,实现自动收发、自动寻址的功能。对于大文件传输网络中断重新连接,可实现数据续传。
传输层:建立、管理和维护到端的连接。定义TCP协议和UDP协议,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封装,形成数据包。定义端口,寻找到对应程序,进行数据处理。
网络层:IP选址及路由选择。定义ARP协议,通过IP地址知晓MAC地址,判断发送者和接受者是否在同一个子网。定义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和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BGP)选择最优路径。
数据链路层:提供介质访问和链路管。定义MAC地址。对处理物理层的二进制比特流进行分组处理形成帧。分组:以8位一组为1个字节,依次按顺序发送。
物理层:互联物理链路,实现网络互联,以物理介质进行数据传输,如网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以010101二进制(电信号、比特流)形式存在。属于基本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