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Redis 的安装目录下有一个 redis.conf 就是 Redis 的配置文件。
配置大小单位,开头定义了一些基本的度量单位,只支持bytes,不支持bit
大小写不敏感
类似jsp中的include,多实例的情况可以把公用的配置文件提取出来。
默认情况bind=127.0.0.1只能接受本机的访问请求,不写的情况下,无限制接受任何ip地址的访问;
生产环境肯定要写你应用服务器的地址;服务器是需要远程访问的,所以需要将其注释掉;
如果开启了protected-mode,那么在没有设定 bind ip且没有设密码的情况下,Redis只允许接受本机的响应
保存配置,停止服务,重启启动查看进程,不再是本机访问了。
将本机访问保护模式设置no
端口号,默认 6379
设置tcp的backlog,backlog其实是一个连接队列,backlog队列总和=未完成三次握手队列 + 已经完成三次握手队列。
在高并发环境下你需要一个高backlog值来避免慢客户端连接问题。
注意Linux内核会将这个值减小到/proc/sys/net/core/somaxconn的值(128),所以需要确认增大/proc/sys/net/core/somaxconn和/proc/sys/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128)两个值来达到想要的效果
一个空闲的客户端维持多少秒会关闭,0表示关闭该功能。即永不关闭。
对访问客户端的一种心跳检测,每个n秒检测一次。
单位为秒,如果设置为0,则不会进行Keepalive检测,建议设置成60
是否为后台进程,设置为yes
守护进程,后台启动
存放pid文件的位置,每个实例会产生一个不同的pid文件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 notice
四个级别根据使用阶段来选择,生产环境选择notice 或者warning
日志文件名称
设定库的数量 默认16,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SELECT <dbid>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