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 WIKI
单调队列的重点分为 "单调" 和 "队列"
"单调" 指的是元素的的 "规律"——递增(或递减)
"队列" 指的是元素只能从队头和队尾进行操作
\(PS\):此处的 "队列" 跟普通队列的一大不同就在于可以从队尾进行操作,\(STL\)中有类似的数据结构\(deque\)
正如基础概念所说的,单调队列与普通队列之区别在于可以在队尾弹出元素,使得可以比较容易的维护其单调性,操作主要如下:
int a[MAXN];//用数组模拟单调队列 int head=0,tail=0;//还没元素 tail++; cin>>a[tail]//扩展,推入元素 head++;//从队首弹出 tail--;//从队尾弹出
一般单调队列(递减)思路为:
1.入队一个
2.\(for\)循环输入,如果比前面大,则把前面的数从队尾弹出
3.最后输出队首
这时,很容易想到传统的暴力枚举:对于每一段\(i\) 至 \(i+k-1\)的序列,逐个比较来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时间复杂度约为\(O(n*k)\),但这种方法在\(k\)稍大的时候就会十分轻易的超时
这时,单调队列闪亮登场!!!
要求的是每连续的 个数中的最大(最小)值,很明显,当一个数进入所要 "寻找" 最大值的范围中时,若这个数比其前面(先进队)的数要大,显然,前面的数会比这个数先出队且不再可能是最大值。
也就是说——当满足以上条件时,可将前面的数 "弹出",再将该数真正\(push\)进队尾。
这就相当于维护了一个递减的队列,符合单调队列的定义,减少了重复的比较次数,不仅如此,由于维护出的队伍是查询范围内的且是递减的,队头必定是该查询区域内的最大值,因此输出时只需输出队头即可。
显而易见的是,在这样的算法中,每个数只要进队与出队各一次,因此时间复杂度被降到了 。
而由于查询区间长度是固定的,超出查询空间的值再大也不能输出,因此还需要 \(site\)数组记录第\(i\)个队中的数在原数组中的位置,以弹出越界的队头。
夏令营马上就要开幕了,学校组织了一次队员选拔活动。参加队员选拔的同学们排队接受面试官们的面试。
他们按照先来先面试并且先结束的原则接受面试官们的考查。
在面试中每位同学的能力值是重点考察指标,作为主面试官的\(John\)想知道当前正在接受面试的同学中能力值最高的人叫什么,他请你帮忙编写一个程序来计算。
第一行一个数字\(N\),表示操作次数
第\(2\)到\(N+1\)行,每一行表示一个操作,总共有\(3\)种操作,格式如下
C操作
\(Name\) \(Value\)表示名字为\(NAME\)能力值为\(VALUE\)的同学加入面试队列\((|Name|≤10,0≤Value≤10^9|Name|≤10,0≤Value≤10^9)\)
G操作
位于队首的同学离开队列
Q操作
\(John\)想知道当前队列中能力值最高的人的姓名,如果队列为空,输出\(EMPTY\)
对于每一个询问,输出答案,如果多个人拥有最高能力值,请输出最早进队的人的姓名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a[1000005], q[1000005], front = 1, tail = 1, cur = 0, cnt = 0; char c, s[1000005][25]; int main() { cin >> n; for (int i = 1; i <= n; i++) { scanf(" %c", &c); if (c == 'G') { //判断操作类型 cur++; //数的数量++ if (front < tail && cur >= q[front]) //队不为空且队首元素已经过期,就把队首元素从队首弹出(记住一定是队首,这很重要) front++; } else if (c == 'C') { ++cnt; scanf(" %s %d", s[cnt], &a[cnt]); while (front < tail && a[q[tail - 1]] < a[cnt]) //队不为空且新插入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就把前面的数挤开 tail--;//从后面弹出 q[tail++] = cnt; } else { if (front == tail) printf("EMPTY\n");//如果为空 else printf("%s\n", s[q[front]]);//不然输出队首 }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