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通俗的来讲:就是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
对于被依赖的类来说,无论逻辑多么复杂,都尽量地的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 public 方法,不对外泄漏任何信息
迪米特法则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
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等,其中,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则不是直接的朋友。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作为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迪米特法则其根本思想,是强调了类之间的松耦合,类之间的耦合越弱,越有利于复用
一个处在弱耦合的类被修改,不会对有关系的类造成影响。也就是说,信息的隐藏促进了软件的复用
自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软件编程的总原则:高内聚,低耦合。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低耦合的优点是不言而喻,而迪米特法则正是完成这点的
反例代码
class Person { private Computer cp = new Computer(); /** * 关电脑 */ public void closeComputer() { cp.savaData(); cp.killProcess(); cp.closeScreen(); cp.stopPower(); } } class Computer { public void savaData() { System.out.println("保存数据。。。"); } public void killProcess() { System.out.println("关闭程序。。。"); } public void closeScreen() { System.out.println("关闭屏幕。。。"); } public void stopPower() { System.out.println("停止供电。。。"); } }
问题:关电脑具体的细节谁知道?电脑知道。谁在关?人在关。人不知道关电脑的细节,但人又在关,可能会执行步骤错误,这样就造成了逻辑紊乱。人不需要关注关电脑细节,只需要按按钮关闭
修改后的代码
class Person { private Computer cp = new Computer(); public void closeComputer() { cp.shutDown(); } } class Computer { private void savaData() { System.out.println("保存数据。。。"); } private void killProcess() { System.out.println("关闭程序。。。"); } private void closeScreen() { System.out.println("关闭屏幕。。。"); } private void stopPower() { System.out.println("停止供电。。。"); } /** * 关机按钮,具体细节电脑知道 */ public void shutDown(){ savaData(); killProcess(); closeScreen(); stopPower(); } }
只需要按关机按钮,直接关机了。作为调用者 不关注服务方的具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