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教程

源码分析七大设计原则之迪米特法则

本文主要是介绍源码分析七大设计原则之迪米特法则,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源码分析之七大设计原则

一、迪米特法则

定义: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通俗的来讲:就是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
对于被依赖的类来说,无论逻辑多么复杂,都尽量地的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 public 方法,不对外泄漏任何信息

迪米特法则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
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等,其中,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则不是直接的朋友。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作为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迪米特法则其根本思想,是强调了类之间的松耦合,类之间的耦合越弱,越有利于复用
一个处在弱耦合的类被修改,不会对有关系的类造成影响。也就是说,信息的隐藏促进了软件的复用

自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软件编程的总原则:高内聚,低耦合。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低耦合的优点是不言而喻,而迪米特法则正是完成这点的

二、源码演练

反例代码

class Person {
    private Computer cp = new Computer();
	
    /**
     * 关电脑
     */
    public void closeComputer() {
        cp.savaData();
        cp.killProcess();
        cp.closeScreen();
        cp.stopPower();
    }
}

class Computer {
    public void savaData() {
        System.out.println("保存数据。。。");
    }
	
    public void killProcess() {
        System.out.println("关闭程序。。。");
    }
	
    public void closeScreen() {
        System.out.println("关闭屏幕。。。");
    }
	
    public void stopPower() {
        System.out.println("停止供电。。。");
    }
}

问题:关电脑具体的细节谁知道?电脑知道。谁在关?人在关。人不知道关电脑的细节,但人又在关,可能会执行步骤错误,这样就造成了逻辑紊乱。人不需要关注关电脑细节,只需要按按钮关闭

修改后的代码

class Person {
    private Computer cp = new Computer();
	
    public void closeComputer() {
        cp.shutDown();
    }
}

class Computer {
    private void savaData() {
        System.out.println("保存数据。。。");
    }
	
    private void killProcess() {
        System.out.println("关闭程序。。。");
    }
	
    private void closeScreen() {
        System.out.println("关闭屏幕。。。");
    }
	
    private void stopPower() {
        System.out.println("停止供电。。。");
    }
	
    /**
     * 关机按钮,具体细节电脑知道
     */
    public void shutDown(){
        savaData();
        killProcess();
        closeScreen();
        stopPower();
    }
}

只需要按关机按钮,直接关机了。作为调用者 不关注服务方的具体细节

三、一句话总结就是: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这篇关于源码分析七大设计原则之迪米特法则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