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模式 | 配置 | 说明 |
---|---|---|
host模式 | -net=host | 容器和宿主机共享Network namespace。 |
container模式 | -net=container:NAME_or_id | 容器和另外一个容器共享Network namespace。 kubernetes中的pod就是多个容器共享一个Network namespace。 |
none模式 | -net=none | 容器有独立的Network namespace,但并没有对其进行任何网络设置,如分配veth pair 和网桥连接,配置IP等。 |
bridge模式 | -net=bridge | 默认为此模式 |
顾名思义,就是与宿主机共用Network namespace。容器不会虚拟出自己的网卡,配置自己的ip等,而是使用宿主机的ip和断开,但是除了网络,容器的其它内容还是与宿主机隔离的。
在启动容器的时候,映射主机端口,如图所示,container1映射了主机4080端口,container映射主机4081端口,当访问host的4080和4081端口时,主机则自动转发到容器,即相当于访问容器。
个人理解,当以host网络模式启动容器时,如果没有显式映射主机端口,则在容器内运行服务后会自动映射到主机端口,因为容器现在使用的是host的ip。
使用host模式的容器可以直接使用宿主机的ip与外界通信,网络性能比较好,但是端口使用受限。
bridge的翻译就是桥,所以bridge模式就是通过一个虚拟的bridge将多个容器连接起来。类比集群,每一个容器相当于集群种的一个物理节点,而bridge就相当于集群种的交换机,交换机实现多个物理节点直接的连接,同样,虚拟网桥实现多个容器之间的连接。
当Docker进程启动时,会在主机上创建一个名为docker0的虚拟网桥,此主机上启动的Docker容器会连接到这个虚拟网桥上
如果容器启动时不指定网络规则,则默认是该种方式。
在none模式下,每个容器都有自己的network namespace,但是每一个容器都是封闭的个体,不与外界交互,可以很好的保持封闭性。
container模式指的是与已经创建的容器共享一个network space,而不是和host共享。新创建的容器不会创建自己的网卡,配置自己的 IP,而是和一个指定的容器共享 IP、端口范围等。两个容器通过lo网卡进行通信。
但是该种模式下,随着容器数量的增多,容器之间的界限划分可能会混乱,不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