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关于集合类 ArrayList 、 LinkedList 、 HashMap 描述错误的是:C
A HashMap实现Map接口,它允许任何类型的键和值对象,并允许将null用作键或值
B ArrayList和LinkedList均实现了List接口
C 添加和删除元素时,ArrayList的表现更佳
D ArrayList的访问速度比LinkedList快
解析:
ArrayList和LinkedList区别
ArrayList 内部使用的动态数组来存储元素,LinkedList 内部使用的双向链表来存储元素。
如果ArrayList要添加元素时使用尾插法添加到数组最后,如果数组长度不够还需要考虑扩容。
如果需要扩容的话,并且不是第一次(oldCapacity > 0
)扩容的时候,内部执行的 Arrays.copyOf()
方法是耗时的关键,需要把原有数组中的元素复制到扩容后的新数组当中。
get(int index) 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1 ) ,因为是直接从底层数组根据下标获取的,和数组长度无关。(ArrayList最大优点)
根据最坏的打算(不管需要不需要扩容,System.arraycopy() 肯定要执行),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
remove(int index) 方法将指定位置上的元素删除,考虑到需要复制底层数组,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
get(int index) 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因为需要循环遍历整个链表。
下标小于链表长度的一半时,从前往后遍历;否则从后往前遍历,这样从理论上说,就节省了一半的时间。
如果下标为 0 或者 list.size() - 1 的话,时间复杂度为 O ( 1 ) 。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 getFirst() 和 getLast() 方法,时间复杂度为 O ( 1 ) 。
add(E e) 方法默认将元素添加到链表末尾,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O ( 1 ) 。
add(int index, E element) 方法将新的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需要先通过遍历查找这个元素,然后再进行插入,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
(ArrayList 更轻量级,不需要在每个元素上维护上一个和下一个元素的地址。)
2.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20);中的list扩充几次( A )
A 0
B 1
C 2
D 3
解析:
ArrayList list=new ArrayList();
这种是默认创建大小为10的数组,每次扩容大小为1.5倍
ArrayList list=new ArrayList(20);
使用的ArrayList的有参构造函数,是指定数组大小的创建,创建时直接分配其大小,没有扩充。
一次性为创建了传入的数字的长度的数组,所以,扩充为0次。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 虚拟机中没有泛型,只有普通类和普通方法
B 所有泛型类的类型参数在编译时都会被擦除
C 创建泛型对象时请指明类型,让编译器尽早的做参数检查
D 泛型的类型擦除机制意味着不能在运行时动态获取List中T的实际类型
解析:
虚拟机中没有泛型,只有普通类和普通方法,所有的泛型类,泛型方法的,在编译阶段就已经被处理成了普通类和普通方法(通过类型擦除进行处理),也就是讲泛型擦除成了Object或者边界类型(extend等)。
创建泛型的时候,尽可能早的指出泛型的类型,争取让编译器检查出错误,而不是在jvm运行的时候抛出类不匹配的异常。
即使是泛型,也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的(利用反射机制)动态的获取到泛型的实际类型(Object)。
4.已知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BCDEFAG,中序序列为DCFAEGB,请问后序序列为_C_
A、 DAFEGCB
B、 DAEGFCB
C、 DAFGECB
D、 DAEFGCB
解析:
5.二叉树的根节点计为第1层结点,则第9层最多有多少个结点?B
A 18
B 256
C 128
D 64
解析:
第一层:2^0
第二层:2^1
第三层:2^2
……
第n层:2^n
所以,第九层为2^9 = 256
6.将一颗有 100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从根这一层开始,每一层从左到右依次对结点进行编号,根节点编号为 1 ,则编号为 98 的节点的父节点编号为(C)
A 47
B 48
C 49
D 50
解析:
Parent = child / 2
98 / 2 = 49
7.用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队列,其队头指针指向队头结点,队尾指针指向队尾结点,则在进行出队操作时(C)
A 仅修改队头指针
B 仅修改队尾指针
C 队头、队尾指针都可能要修改
D 队头、队尾指针都要修改
解析:
队列为先进先出。进队使用尾插,修改尾节点,出队使用头删,修改头节点。
8.在Java中,HashMap中是用哪些方法来解决哈希冲突的?C
A 开放地址法
B 二次哈希法
C 链地址法
D 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
解析:
解决hash冲突的方法:
线性探测:从发生冲突的位置开始,依次向后探测,直到寻找到下一个空位置为止。
二次探测:再散列法(二次哈希法):再次使用一个不同的哈希算法再计算一次 (第一次%16换另一个数进行%运算)
9.在Java中,关于HashMap类的描述,以下错误的是( B )
A HashMap使用键/值得形式保存数据
B HashMap 能够保证其中元素的顺序
C HashMap允许将null用作键
D HashMap允许将null用作值
解析:
HasMap为什么存储数据无序,但每次输出却相同:
HashMap底层是数组+链表的结构,每个数组默认大小是16,即0-15,在put方法存放值的时候,会根据key值大小来计算存放位置。
示例:存放{5,18,2,4,32,45,9,29}:
10.下面有关List接口、Set接口和Map接口的描述,错误的是?(A)
A 他们都继承自Collection接口
B List是有序的Collection,使用此接口能够精确的控制每个元素插入的位置
C Set是一种不包含重复的元素的Collection
D Map提供key到value的映射。一个Map中不能包含相同的key,每个key只能映射一个value
解析:
List、Queue和Set继承Collection接口,HashMap和TreeMap己成Map接口。
11.对关键字{25,15,30,10,50,3,5,60}序列进行快速排序,第一趟从小到大一次划分结果为(B )
A {3,5,10,15} 25{50,30,60}
B {5,15,3,10} 25 {50,30,60}
C {3,15,10,5} 25 {50,30,60}
D {5,15,3,10} 25 {30,50,60}
解析:
快排示例:
1.存放元素
2.将low中25存入tmp,high中60与tmp进行比较
high(60) > tmp(25), high--
3.high与tmp比较,5 < 25,将high中5赋值给low,判断low是否小于tmp,5 < 25,low++
4.判断low是否小于tmp,15 < 25,low++
5.判断low是否小于tmp,30 > 25,将low中30赋值给high,
判断high是否大于tmp,30 > 25,high--
6.判断high是否大于tmp,3 < 25,将high中3赋值给low,
判断low是否小于tmp,3 < 25,low++
7. 判断low是否小于tmp,10 < 25,low++
8.判断low是否小于tmp,50 > 25,low中50赋值给high,
判断high是否大于tmp,50 > 25,high++
9.此时high与low相遇,将tmp放入相遇处,即完成第一次挖坑法快排
最终排序结果为{5,15,3,10} 25 {50,30,60}
12.下列算法中不属于稳定排序的是:(C)
A 插入排序
B 冒泡排序
C 快速排序
D 归并排序
解析:
如何定义是否为稳定排序:
稳定的排序:
不稳定的排序:
不确定的排序:
13.下列各排序法中,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最低的是(C)
A 希尔排序
B 快速排序
C 堆排序
D 冒泡排序
解析:
各大排序时间复杂度对比:
排序方法 | 最好 | 最坏 | 平均 |
---|---|---|---|
冒泡 | O(N) | O(N^2) | O(N^2) |
插入 | O(N) | O(N^2) | O(N^2) |
选择 | O(N^2) | O(N^2) | O(N^2) |
希尔 | O(N^1.3) | O(N^1.5) | O(N^1.3) ~ O(N^1.5) |
堆排 | O(N^logN) | O(N^logN) | O(N^logN) |
快排 | O(N^logN) | O(N^2) | O(N^logN) |
归并 | O(N^logN) | O(N^logN) | O(N^logN) |
14.假设你只有100MB的内存,需要对1GB的数据进行排序,最合适的算法是(A)
A 归并排序
B 插入排序
C 冒泡排序
D 快速排序
解析:
内存只有100Mb,而数据却有1Gb,所以肯定没法一次性放到内存去排序,只能用外部排序,而外排序通常是使用多路归并排序,即将原文件分解成多个能够一次性装入内存的部分(如这里的100Mb),分别把每一部分调入内存完成排序(根据情况选取适合的内排算法),然后对已经排序的子文件进行多路归并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