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学习过了路由转发的基本原理,其主要工作就是根据IP数据包首部的目标IP地址和路由器内存中存储的路由表项进行路由选择的过程。本节我们就来专门介绍两种常用的网络层设备,即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
路由器是最常见、最大量的网络层的设备,主要功能就是执行“路由”的动作,即为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的动作。
路由器的内存中存储的路由表,我们前面讲过,可以用两种方法建立起来,一种静态路由的方法(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另一种是动态路由的方法(通过一些路由协议进行自学习)。关于这两种方法,具体是怎么样的,不属于此专栏的内容,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有这两种方法可以建立路由表即可。
根据路由器的性能、需要承担的工作量,可以把路由器按档次的高低分级别:
一般在大型企业中,比如大型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这些单位,由于业务流量巨大,又要保证数据的快速转发,所以需要在核心层部署比较高档的企业级路由器把整个网络的带宽、速率等方面“撑起来”,保障网络的运行。
而在一些小型的场合,最典型的就是普通家庭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巨大的业务量需求,因而也不需要用到特别高端的路由器,家用路由器能够满足基本的上网需求就可以了。现在也有光猫上就集成了无线路由的功能,比如中国电信的产品“天翼网关”,就是一个光猫和无线路由一体的设备,有的家庭直接用光猫上的无线路由都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路由器的实物图,常见路由器的品牌有华为、华三、TP-Link、水星等等,但它们的构造都是大同小异。
下图是一款华为的企业级路由器(上半部分是路由器的背面板,有电源插口;下半部分是正面板,有console插口和一些网口):
下面这个是一台普通家用的TP-Link的无线路由器:
我们以家用路由器为例,谈一谈路由器的构造特点:
TP-Link官网上有一张非常好的海报,可以作为我们的图示:
这张图就是路由器的一个背面图,可以看到这个路由器最左边的一个白色插口,这是用来插电源的,往右边有一个微小的黑色按钮,是用来给路由器恢复初始设置的,再往右边就是网络插口了,其中黄色的网口是WAN口,也就是用来接广域网的口,四个蓝色的网口是LAN口,是用来连接局域网的。
那么,路由器的一般构造就是这样:必须至少要有一个WAN口,至少要有一个LAN口。任何型号的路由器都是这样。有一个WAN口就可以连接到一个广域网,有一个LAN口就可以和一个局域网连接。
现在家庭里面,使用台式电脑的,可能还去用网线把电脑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而现在大多数使用的笔记本电脑,直接用内置的无线网卡连接路由器的Wi-Fi信号,会更便捷一点。
三层交换机也是网络层的一个典型设备。前面我们学习过了二层交换机,也就是一般指的以太网交换机,二层交换机是通过查看数据帧的目标MAC地址以及交换机自身存储的“MAC-端口对应表”来进行帧转发的,而三层交换机可以工作的层次可以到达网络层,三层交换机是可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
也就是说,三层交换机的工作既有路由层面,又有转发层面,这是三层交换机既和路由器相同的一点,也是和路由器相区别的一点。
那为什么它的名字叫三层交换机呢?其实,三层交换机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器,因为它可以处理IP数据包,并能够进行路由选择的工作。但是,它的另一个特性是借鉴了交换机的“交换”思想,使得数据的转发更为快速。
三层交换机区别于路由器的一大特性,概括起来即为三层交换机具有“一次路由,多次转发”的功能。
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其中的原理就是三层交换机可以对IP数据包首部的信息进行标记,此后具有同一标记的数据包将直接被送到二层进行处理,这样三层交换机就不必每次都查看数据包的目的IP,然后查找路由表项再转发了。
举一个例子:假设主机A和主机B不在同一个网络中,那么它们之间的通信就必定要经过网络层设备的转发,现在在这两个不同网络之间有一台三层交换机,当主机A发出第一个数据包的时候,三层交换机会像路由器那样进行工作,与此同时,它还会把数据包首部的信息记录进自己的缓存表,以后主机A再发给主机B数据包的时候,这个三层交换机就不必再次进行查看目的IP、查找路由这些工作了,而是会像交换机一样直接从连接主机B的端口把数据转发出去。
所以,“一次路由、多次转发”的功能,就大大提高了数据转发的速率,尤其是在一些对数据转发时延敏感的场合,使用三层交换机的效果会比使用路由器更为突出。
最后要注意的是,三层交换机虽然有好处,但是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因为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通常比较简单,它所面对的主要是简单的局域网的子网之间的连接,而路由器能适应的环境则复杂得多,路由器能提供的接口类型也比交换机端口要丰富,如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连接、不同协议的网络之间的连接等等。所以,选择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要看适应的工作场合。
本节介绍了这两种网络层的硬件设备,作为网络人员要了解它们的特点。下一节,我们将学习网络层的最后一节内容——有关IPv6的知识。
参考资料:罗拥军《网络设备配置基础》、TP-Link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