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是 nosql(也是个巨大的 map) 单线程,但是可处理 1 秒 10w 的并发(数据都在内存中)
使用 java 对 redis 进行操作类似 jdbc 接口标准对 mysql,有各类实现他的实现类,我们常用的是 druid
其中对 redis,我们通常用 Jedis(也为我们提供了连接池 JedisPool)
在 redis 中,key 就是 byte,redis 的数据结构(value):
String,list,set,orderset,hash
每种数据结构对应不同的命令语句~
先安装好 redis,然后运行,在 pom 文件中引入依赖,在要使用 redis 缓存的类的 mapper.xml 文件配置redis 的全限定名。引入 redis 的 redis.properties 文件(如果要更改配置就可以使用)
可以(可以引出哨兵模式,就是因为每隔 2秒哨兵节点会发布对某节点的判断和自身的信息到某频道,每个哨兵订阅该频道获取其他哨兵节点和主从节点的信息,以达到哨兵间互相监控和对主从节点的监控)和很多专业的消息队列系统(例如 Kafka、RocketMQ)相比,Redis 的发布订阅略显粗糙,例如无法实现消息堆积和回溯。但胜在足够简单。
能,将内存中的数据异步写入硬盘中,两种方式:RDB(默认)和 AOF
通过 bgsave 命令触发,然后父进程执行 fork 操作创建子进程,子进程创建 RDB 文件,根据父进程内存生成临时快照文件,完成后对原有文件进行原子替换(定时一次性将所有数据进行快照生成一份副本存储在硬盘中)
优点:是一个紧凑压缩的二进制文件,Redis 加载 RDB 恢复数据远远快于 AOF的方式
缺点:由于每次生成 RDB 开销较大,非实时持久化
开启后,Redis 每执行一个修改数据的命令,都会把这个命令添加到 AOF 文件中
优点:实时持久化
缺点:所以 AOF 文件体积逐渐变大,需要定期执行重写操作来降低文件体积,加载慢
哨兵模式(高可用)
何谓哨兵模式?就是通过哨兵节点进行自主监控主从节点以及其他哨兵节点,发现主节点故障时自主进行故障转移
选举方式:raft算法。每个 S 节点有一票同意权,哪个 S 节点做出主观下线的时候,就会询问其他 S 节点是否同意其为领导者。获得半数选票的则成为领导者。基本谁先做出客观下线,谁成为领导者。
惰性过期(类比懒加载,这是懒过期):只有当访问一个 key 时,才会判断该 key是否已过期,过期则清除。
定期过期:每隔一定的时间,会扫描一定数量的数据库的 expires 字典中一定数量的 key,并清除其中已过期的 key。
Redis 的内存淘汰策略是指在 Redis 的用于缓存的内存不足时,怎么处理需要新写入且需要申请额外空间的数据。
noeviction: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
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 key。
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
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key。
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 key。
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 key 优先移除。
(缓存穿透指的是查询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数据,缓存层不命中,又去查存储层,又不命中。但如果有大量这种查询不存在的数据的请求过来,会对存储层有较大压力)
穿透:将一份key作两次缓存,双缓存策略.
造成原因:redis 分布式越来越多,导致性能反而下降,因为键值分布到更多的节点上,所以无论是 Memcache 还是 Redis 的分布式,批量操作通常需要从不同节点上获取,相比于单机批量操作只涉及一次网络操作,分布式批量操作 会涉及多次网络时间。 即分布式过犹不及。
如果缓存层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提供服务,于是所有的请求都会达到存储层,存储
层的调用量会暴增,造成存储层也会级联宕机的情况。
雪崩:可以设置Redis cache(卡时)的过期时间,让缓存失效的时间尽量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