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教程

Redis新旧复制

本文主要是介绍Redis新旧复制,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在Redis中,用户可以通过执行SALVEOF命令,让一个服务器去复制另一个服务器。

127.0.0.1:12345> SLAVEOF 127.0.0.1 6379
OK
  • 6379的奴隶是12345。

旧版复制功能实现

Redis的复制功能分为同步(sync)和命令传播两个操作:

  • 同步:将从服务器更新为主服务器的状态。
  • 命令传播:在主服务器状态被修改,导致主从状态不一致,让主从回到一致状态。

同步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SYNC命令,SYNC步骤:

  1. 从 -> 主 发送SYNC。
  2. 主 执行BGSAVE命令,后台生成RDB,并且使用缓冲区记录 从 现在开始执行的所有写命令。
  3. RDB生成完毕时,发送给 从,从 载入这个RDB,更新至 主 执行BGSAVE时的数据库状态。
  4. 主 将缓冲区的写命令发给 从,从 更新至 主 当前的状态。

命令传播

在同步执行完毕之后,主从达到一致状态,但是当 主 执行客户端的命令时,主从再次不一致。

为了让主从再次回到一致状态,主 需要对 从 执行命令传播操作:主 会将自己执行的写命令发送给 从 ,这样就回

到主从一致了(迫真)。

旧版复制的缺陷

对于第一次复制来说旧版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断线后重连效率是很低的,因为,断线重连的服务器保存的数据大部

分是相同的,发送SYNC命令传送RDB文件并不是非做不可的!

SYNC命令是一个非常耗费资源的操作。

新版复制功能的实现

为了解决旧版的问题,Redis从2.8开始,使用PSYNC代替SYNC。

PSYNC有完整重同步和部分重同步2个命令:

  • 完整重同步:与同步命令是一样的。

  • 部分重同步:如果条件允许,主 可以将主从服务器连接断开期间执行的写命令发送给 从。

部分重同步的实现

部分重同步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 主服务器的复制偏移量(replication offset)和从服务器的复制偏移量。

  • 主服务器的复制积压缓冲区(replication backlog)。

  • 服务器的运行ID(run ID)。

复制偏移量

image

A断线后,从服务器向主服务器发送PSYNC,报告A的offset为10086。

复制积压缓冲区

缓冲区由主服务区维护的固定长度先进先出(fixed-size FIFO)队列,默认大小为1MB。

当主服务器进行命令传播时,不仅会将命令发送给从服务器,还会将写命令入队到缓冲区中。

因此,主服务器的缓冲区保存着最近传播的写命令,并且记录了每个字节的偏移量

当从服务器重新连上主服务器,从服务器发送自己的offset,主服务器根据这个offset决定执行何种操作:

  • 如果offset之后的数据仍然存在于缓冲区里,那么主服务器将对从服务器执行部分重同步。
  • 相反如果不存在于缓冲区里,那么执行完整重同步。

根据需要调整复制积压缓冲区大小

最小大小计算公式:second * write_size_per_second

second为从服务器重新连上主服务器的平均时间。

write_size_per_second是主服务器平均每秒产生的写命令数据量。

服务器运行ID

每个服务器运行后会自动生成40个随机十六进制字符的ID。

  1. 主 和 从 初次复制时,主 会将自己的ID给 从。

  2. 当从服务器断线并重新连上主服务器时,从服务器会发送之前保存的ID给 主,如果一致就可以部分重同步。

复制的实现

  1. 设置主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

  2. 建立套接字连接

  3. 发送PING

  4. 身份验证

  5. 发送端口信息

  6. 同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步之前,只有 从 是 主 的客户端,同步之后,主 也是 从 的客户端。主从服务器双方都是对方

的客户端,他们才可以互相发送命令,主 才可以发送写命令改变 从 的数据库状态。

  1. 命令传播

Reference

《Redis设计与实现》

这篇关于Redis新旧复制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