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教程

Redis - 数据分区方式:顺序分区 vs 哈希分区

本文主要是介绍Redis - 数据分区方式:顺序分区 vs 哈希分区,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总结

分布式数据库首先要解决把整个数据集按照分区规则映射到多个节点的问题,即把数据集划分到多个节点上,每个节点负责整体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分布有两种方式:

  1. 顺序分区
  2. 哈希分区
    • 节点取余分区
    • 一致性哈希
    • 虚拟槽分区

 

一、顺序分区

顺序分布就是把一整块数据分散到很多机器中,如下图所示。

正常顺序分区是按照平均分配的规则,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机器分配,内存大一点的可以多分配一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哈希分区

如下图所示,1~100这整块数字,通过 hash 的函数,取余产生的数。这样可以保证这串数字充分的打散,也保证了均匀的分配到各台机器上。

哈希分布和顺序分布只是场景上的适用。哈希分布不能顺序访问,比如你想访问1~100,哈希分布只能遍历全部数据,同时哈希分布因为做了 hash 后导致与业务数据无关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 节点取余分区

使用特定的数据(包括redis的键或用户ID),再根据节点数量N,使用公式:hash(key)%N计算出一个0~(N-1)值,用来决定数据映射到哪一个节点上。即哈希值对节点总数取余。余数x,表示这条数据存放在第(x+1)个节点上。

缺点:当节点数量N变化时(扩容或者收缩),数据和节点之间的映射关系需要重新计算,这样的话,按照新的规则映射,要么之前存储的数据找不到,要么之前数据被重新映射到新的节点(导致以前存储的数据发生数据迁移)

实践:常用于数据库的分库分表规则,一般采用预分区的方式,提前根据数据量规划好分区数,比如划分为512或1024张表,保证可支撑未来一段时间的数据量,再根据负载情况将表迁移到其他数据库中。

2.2 一致性哈希

 

 

2.3 虚拟槽分区

 

 

三、顺序分区 vs 哈希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文献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自有永有」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6324113/article/details/90727355

 

这篇关于Redis - 数据分区方式:顺序分区 vs 哈希分区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