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数据库原理 第一章 笔记,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一、数据库基础概念
- 1. 数据和信息
- 2.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员
- 3.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 4. 数据模型
- 5.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一、数据库基础概念
1. 数据和信息
1)信息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反映的综合
2)数据
数据是用来记录信息的可识别的符号,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3)联系
-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载体
- 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2.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员
1)数据库
数据库 ( 简称 DB) 是 长期储存 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 、可共享 的数据集合
特征:
- 数据按一定的 数据模型 组织 、描述和储存
- 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冗余度较小
- 数据独立性较高
- 易扩展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 DBMS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 软件
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3)数据库系统
(Database System ,简称DBS )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
4)数据库管理员
(Database 简称 DBA)负责全面 管理 和 控制 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系统中最重要的人员。
3.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三层模式和两级映像
- 在用户(或应用程序)到数据库之间 ,DB 的数据结构有 3 个层次 : 外部模型、逻辑模型和内部模型
- 这三个层次要用DB 的数据定义语言 (DDL)定义,定义以后的内容,称为“模式”
1)逻辑模式
- 数据库中 全体数据 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 是综合了 所有用户 的需求的 公共 数据视图
-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逻辑模式
逻辑模式的地位 :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
- 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
- 与具体的应用程序 、 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逻辑模式定义的内容:
- 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项的名字 、 类型 、 取值范围等
- 数据之间的联系
- 数据有关的安全性 、 完整性要求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 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 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 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 某一应用 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外模式的地位:介于模式与应用之间
- 逻辑模式与外模式的关系:一对多
- 外模式通常是逻辑模式的子集
外模式与应用的关系:一对多
外模式的用途
- 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 每个用户只能看见和访问所对应的外模式中的数据
- 保证数据独立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
- 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 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 记录的存储方式(顺序存储,按照 B 树结构存储,按 hash 方法存储)
- 索引的组织方式
- 数据是否压缩存储
- 数据是否加密
- 数据存储记录结构的规定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数据独立性
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相互独立
-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 与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 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 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变 。
-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 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4. 数据模型
在数据库中用 数据模型 这个工具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数据模型的分类
- 关系模型
- 半结构化的数据模型
- 网状模型
-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是早期的)
- XML
- JSON(XML和JSON是两种经常在网络上使用的数据表示格式)
这几种数据模型的根本区别在于 数据结构 的不同
5.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这篇关于数据库原理 第一章 笔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