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黑,一个在互联网苟且偷生的农民工。
上一期给大家分享了关于Java中线程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在关于线程终止的例子中,第一个方法讲到要想终止一个线程,可以使用标志位的方法,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代码。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 volatile关键字,保证主线程修改后当前线程能够看到被改后的值(可见性)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exit = fals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exit) { // 循环判断标识位,是否需要退出 System.out.println("这是我自定义的线程"); } } public void setExit(boolean exit) { this.exit = exit; } }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Runnable 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new Thread(runnable).start(); runnable.setExit(true); //修改标志位,退出线程 } }
在这个代码中,标志位exit字段在声明时使用了volatile关机字修饰,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另外一个线程修改后当前线程能够感知到变化,那么这个关键字到底做了些什么呢?这一期我们来详细聊一聊。
在开始讲volatile关键字之前,需要先和大家聊一聊计算机的内存模型这个玩意儿。
所谓内存模型,英文描述是Memory Model,这玩意儿是一个比较底层的东西,它是与计算机硬件有关的一个概念。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时候,最终是一条条的指令在CPU中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数据的传递。而数据是存放在主内存上的,对,就是你那个内存条。
在刚开始CPU的的执行速度还不够快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随着CPU技术的不断发展,CPU计算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呢,从主内存上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有点拉胯,跟不上呀,这就导致CPU每次操作主内存都要花费很多的等待时间。
技术总是要往前发展的,不能因为内存读写慢CPU就不发展了吧,也不能让主内存的读写速度成为瓶颈。
想必这里大家也应该想到了,就是在CPU和主内存之间加一个高速缓存,将需要的数据在这个高速缓存上复制一份,而这个高速缓存的特点就是读写很快,然后定期的将缓存中的数据和主内存同步。
到这里问题就解决了吗? too young,too simple啊,这种结构在但线程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随着计算机能力不断提升,开始支持多线程了,并且CPU牛逼到支持多核,到现在的4核8核16核,在这种情况下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单核多线程情况: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一个共享数据,CPU将数据从主内存加载到高速缓存中,多个线程会访问高速缓存中的同一个地址,这样即使在线程切换时,缓存数据也不会失效,因为在单核CPU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在执行,所以也不会有数据访问的冲突。
多核多线程情况:每个CPU内核都会复制一份数据到自己的高速缓存,这样的话在不同内核上的两个线程是并行的,这样就会导致两个内核各自缓存的数据发生不一致。这个问题就叫做缓存一致性问题。
除了上面说到的缓存一致性问题,计算机为了使CPU的算力能够被充分利用,会对输入的指令进行乱序处理,叫做处理器优化。很多的编程语言为了提高执行效率,也会对代码的执行顺序重新排序,比如咱们Java虚拟机的即时编译器(JIT)也会做,这个动作叫做指令重排。
int a = 1; int b = 2; int c = a + b; int d = a - b;
比如我们写的这段代码,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执行顺序就有可能发生改变,这在单线程中并没有问题,但是在多线程情况下,会产生和我们预期不一样的结果。
其实上面提出的缓存一致性问题,处理器优化,指令重排就对应我们并发编程中的可见性问题,原子性问题,有序性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在Java中是如何来解决的。
因为存在这些问题,那么肯定要有一种机制来解决。这种解决的机制就是内存模型。
内存模型定义了一个规范,用来保证共享内存的可见性,有序性,原子性。内存模型是怎么解决的呢?主要采取两种方式:限制处理器优化和内存屏障。这里我们先不深究底层原理。
从前面我们知道内存模型是一个规范,用来解决并发情况下的一些问题。不同的编程语言对于这个规范都有对应的实现。那么JMM(Java Memory Model)就是Java语言对于这一规范的具体实现。
那么JMM具体是如何解决这写问题的呢?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张图。
我们一个一个问题来看,首先,如何解决可见性问题?
如上图所示,在JMM中,一个线程对于一个数据的操作,分成了6个步骤。
分别是:read,load,use,assign,write,store.
如果说这个变量在声明时,没有使用volatile关键字,那么两个线程是各自复制一份到工作内存,线程B将flag赋值为true,线程A是不可见的。
那么要想线程A可见,就需要在声明flag这个变量时,加上volatile关键字。那么加了关键字之后JMM是怎么做的呢?这里要分读和写两个情况。
也就是说,对于volatile关键字修饰的变量,在read,load,use操作必须是一起执行的;assign,write,store操作时一起执行。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解决内存可见性的问题。
而指令重排这个问题,对于编译器来说,只要该对象声明为volatile的,那么就不会对它进行指令重排的优化。
而volatile禁止指令重排的这种规则是符合一个叫做happens-before的规则。
happens-before除了在volatile变量规则外,还有一些其他规则。
程序次序规则:在一个线程内一段代码的执行结果是有序的。就是还会指令重排,但是随便它怎么排,结果是按照我们代码的顺序生成的不会变。
管程锁定规则:就是无论是在单线程环境还是多线程环境,对于同一个锁来说,一个线程对这个锁解锁之后,另一个线程获取了这个锁都能看到前一个线程的操作结果!(管程是一种通用的同步原语,synchronized就是管程的实现)
volatile变量规则:就是如果一个线程先去写一个volatile变量,然后一个线程去读这个变量,那么这个写操作的结果一定对读的这个线程可见。
线程启动规则:在主线程A执行过程中,启动子线程B,那么线程A在启动子线程B之前对共享变量的修改结果对线程B可见。
线程终止规则:在主线程A执行过程中,子线程B终止,那么线程B在终止之前对共享变量的修改结果在线程A中可见。也称线程join()规则。
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Thread.interrupted()检测到是否发生中断。
传递性规则:happens-before原则具有传递性,即hb(A, B) , hb(B, C),那么hb(A, C)。
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的完成,也就是构造函数执行的结束一定 happens-before它的finalize()方法。
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感觉问题已经都解决了?emmm,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场景:
假设上图中的线程A和线程B执行在两个CPU核心上,是并行执行的,它们一起读取到i的值等于0,然后各自加1,然后一起往主内存写。如果线程A和线程B是有先后顺序执行的,i的值最后应该是等于2才对,但是并行情况下是有可能同时操作的,最后写回到主内存中的值只被增加了一次。
这就好比你的银行卡收到了两笔100块的转账,但是账户上只多了100块。
对于这种问题通过volatile是无法解决的,volatile不会保证该变量操作的原子性。那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就需要使用synchronized对这个操作加锁,保证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进行操作。
因为CPU和内存之间存在着高速缓存,在多线程并发情况下,可能会存在缓存一致性问题;而CPU对于输入的指令会做一些处理器优化,一些高级语言的编译器也会做指令重排。因为这些问题,会导致我们在并发情况下存在内存可见性问题,有序性问题,而JMM就是Java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出现的。通过volatile关键字可以保证内存可见性,并且会禁止指令重排。但是volatile只能保证操作的有序性,无法保证操作的原子性,所以,为了安全,我们对于共享变量的并发处理要进行加锁。
好的,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