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引入了“虚拟机”和“垃圾回收机制”
Java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对象”来自smalltalk语言
组合:生命周期同步(整件删除时,部件一定会删除 )
聚合:生命周期不同步(整件删除时,部件不一定会删除)
继承并不具有组合的特性,因为编译器对通过继承创建的类进行了限制
非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产生的函数调用会引起所谓的早期绑定;OOP面向对象语言使用后期绑定(被调用方在运行时,才确定)
为执行后期绑定,Java使用一个特殊的代码位来替代绝对调用,这段代码使用对象中存储的信息来计算方法的主体地位
Java动态绑定是默认行为,不需要额外的关键字来实现多态性
把子类当成基类来处理的过程叫做向上转型(upcasting),经常利用该特性解耦
多态性:面向对象语言是通过动态绑定来实现的
(编译器和运行时所有系统会负责对所有细节的控制;
编写代码时程序不知道接收的具体类型是什么,只有在调用执行的时候 才知道【后期绑定】)
单继承结构:所有的类都从一个基类OBject 继承;单继承结构使得垃圾收集器的实现更为容易
集合:
集合这种类型的对象存储任意类型、数量的其他对象,根据需要自动扩容
取出集合中的对象“向下转型”
参数化类型机制(Parameterized Type mechanism)PTM使得编译器能够自动识别某个class的具体类型并正确的执行——泛型 (Generic)
例:List<shape> shapes = new ArrayList<>()
不做过多描述
数据存储:
1.寄存器(Register):最快的存储区域,位于CPU内部,数量有限,对其没有直接的控制权,无法在程序中找到寄存器
2.栈内存(Stack):存在于常规内存RAM(随机访问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区域中,可通过栈帧获得处理器的直接支持,栈帧下移分配内存,上移释放内存,速度仅次于寄存器,Java系统必须知道栈内存保存的所有项的生命周期
3.堆内存(Heap):通用的内存池,也在RAM区域,所有Java对象都存在于其中,不同于栈,不需要知道对象在堆内存停留时间,保存数据更灵活,代价是分配和清理内存需要比栈内存需要更多时间
4.常量存储:常量值通常直接放在程序代码中,不会改变。
5.非RAM存储:数据完全在于程序之外,在程序未执行已经脱离程序控制后任然存在(序列化、持久化)
基本类型的存储:“自动”变量直接存储“值”,并置于栈内存中,确定了每种基本类型的占用内存大小,基本类型自动转换成包装类型(自动装箱)
包装类型自动转成基本类型(自动拆箱)
高精度数值:
BigInteger 支持任意精度的整数
BIgDeciaml 支持任意精度的定点数字
数组的存储:数组使用前需要被初始化,并且不能访问数组长度以外的数据,这种范围检查是以每个数组上少量的内存开销以及运行时检查下标的额外时间为代价
作用域:作用域是由大括号{}的位置决定的
基本类型的默认值:类的成员变量(字段)是基本类型时,在类初始化过程中,会赋予一个初始值;局部变量并不会赋予初始值
面向对象编程可归结为向对象发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