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括起来的中间由空格的为列表,以()括起来中间空格的为数组,数组中不一定是数组也可以是字母,字符串,里面的每一个字符叫元素,元素下标(数引),从0开始
‘a b c d 10 20’
(30 20 10 60 50 40)
0 1 2 3 4 5
数组包括的数据类型
(一)数值类型
(二)字符类型,使用“ ”或‘ ’定义
方法一:
格式:数组名=(value0 value1 value2 ........)
方法二:
格式:数组名=([0]=value [1]=value [2]=value....)
这种方法前面 [ ]部分为数组里面元素的下标,从0开始,即使顺序混乱也会按照下标0 1 2 3.....顺序排列,如果中间跳过某个下标那该下标的元素占时为空
方法三:
格式:列表名=“value0 value1 value2......”
数组名=($列表名)
方法四:
格式:数组名[0]=“value”
数组名[1]=“value”
数组名[2]=“value”
(一)获取数组值
格式:echo ${数组名[@]} 或者 echo ${数组名[*]}
(二)获取数组长度
格式:echo ${#数组名[@]}
(三)读取某下标赋值
格式:echo ${#数组名[下标]}
使用循环读取数组内容进行遍历
注意:如果读取数组加上双引号,数组内容读取中[ ]里面*代表一个整体遍历,@则会一个个显示出来
格式:echo ${数组名[@]:起始位置:长度}
数字替换字符会替换匹配到的所有字符,
格式:echo ${数组名[@或*]/查找字符/替换字符}
但是并不会替换数组原有的内容,只是临时替换内容输出
要实现改变原有数组,可通过重新赋值实现
示例:abc=($abc[@]/20/50)
echo ${abc[@]}
也可以使用定义某个元素的值来改变
示例:abc[2]=50
如果不按照元素下标修改会将匹配到所有的元素都更改
格式:unset 数组名 删除数组
或者 unset 数组名[下标] 删除第几个元素
如果删除的下标为中间某一个,下标顺序不会往前缩进,只是该下标数值为空
方法一:单个添加
格式:数组[下标]=元素
方法二:在不进行任何删减时,直接使用数组长度追加元素
格式:数组[${#数组[@]}]=元素
但是如果定义时漏了某个元素,使用该方法可能直接修改某个元素
方法三:直接获取源数组的全部元素再加上新要添加的元素,一并重新赋予该数组,重新刷新定义索引
格式:数组=([“ ${数组[@]}” ‘新元素1’ ‘新元素2’)
双引号不能省略,否则,当数组中存在包含空格的元素时会按空格将元素拆分成多个不能将"@"替换为"*",如果替换为"*",不加双引号时与"@"的表现一致,加双引号时,会将数组中的所有元素作为一个元素添加到新的数组中,如果添加的新元素不是数字需要加上双引号或者单引号
方法四:待添加元素必须用“()”包围起来,并且多个元素用空格分隔
格式:数组+=(元素1 元素2 .....)
如果将数组变量作为函数参数,函数只会取数组变量的第一个值
想要完成获取参数
函数获取数组参数并进行*2输出
类似气泡上涌的动作,会将数据在数组中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不断的向前移动
基本思想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比相邻的两个元素值,如果满足条件就交换元素值,把较小的元素移动到数组前面,把大的元素移动到数组后面 (也就是交换两个元素的位置),这样较小的元素就像气泡一一样从底部上升到顶部
算法思路
冒泡算法由双层循环实现,其中外部循环用于控制排序轮数,一般为要排序的数组长度减1次,因为最后一次循环只剩下一个数组元素,不需要对比, 同时数组已经完成排序了。而内部循环主要用于对比数组中每个相邻元素的大小,以确定是否交换位置,对比和交换次数随排序轮数而减少
示例:
与冒泡排序相比,直接选择排序的交换次数更少,所以速度会快些
基本思想∶
将指定排序位置与其它数组元素分别对比,如果满足条件就交换元素值,注意这里区别冒泡排序, 不是交换相邻元素, 而是把满足条件的元素与指定的排序位置交换 (如从最后一一个元素开始排序) ,这样排序好的位置逐渐扩大, 最后整个数组都成为已排序好的格式
示例:
以相反的顺序把原有数组的内容重新排序
基本思想:
把数组最后一个元素与第一个元素替换,倒数第二个元素与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直到把所有数组元素反转替换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