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是一个使用C语言开发的高速缓存数据库。
redis使用场景:
数据缓存功能。
分布式锁功能。
支持数据持久化。
支持事务。
支持消息队列。
存储方式不同:memcache把数据全部存在内存中,断电后会挂掉,数据不能超过内存大小。redis有部分存在硬盘上,这样能保证数据的持久性。
数据支持类型:memcache对数据类型支持相同简单。redis有复杂的数据类型。
使用底层模型不同:它们之间底层实现方式,以及与客户端之间信的应用协议不一样,redis自己构建了vm机制,因为一般的系统调用系统函数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去移动和请求。
value值大小不同:redis最大可以达到512mb,memcache只有1mb。
因为CPU不是redis的瓶颈,redis的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或者网络宽带。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CPU又不会成为瓶颈,那就顺理成章地采用单线程的方案了。
redis的性能,官方网站也有,普通笔记本轻松处理每秒几十万的请求。
而且单线程并不代表就慢,nginx和nodejs也都是高性能单线程的代表。
缓存穿透:指查询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由于缓存是不命中时需要从数据库查询,差不多数据则不写入缓存,这将导致这个不存在的数据每次请求都要到数据库去查询,从而造成缓存穿透。
解决方案: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如果一个查询返回的数据为空(不管是数据不存在还是系统故障),我们就把这个空结果进行缓存,但它的过期时间会很短,最长不超过5分钟。
redis支持的数据类型:string(字符串)、list(列表)、set(集合)、hash(字典)、zset(有序集合)。
redis支持的java客户端的有:redisson、jedis、lettue等。
jedis:提供了比较全面的redis命令支持。
redisson:实现了分布式和可扩展的java数据结构,与jedis相比redisson的功能相对简单,不支持排序、事务、管道、分区等特性。
合理设置缓存的过期时间。
新增、修改、删除数据库操作时同步更新redis,可以使用事务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redis的持久化有两种方式,或者说有两种策略:
RDB(Redis Database):指定的时间间隔能对你的数据进行快照存储。
AOF(Append Only File):每一个收到的写命令都通过write函数追加到文件中。
redis分布式锁其实就是在系统中占一个坑,其他程序也要占坑的时候,占用成功了就可以继续执行,失败了就只能放弃或稍后重试。
占坑一般使用setnx(set if not exists)指令,只允许被一个程序占有,使用完调用del释放锁。
redis分布式锁不能解决超时的问题,分布式锁有一个超时时间,程序的执行如果超出了锁的超时时间就会出现问题。
尽量使用redis的散列表,把相关的信息放到散列表中存储,而不是把每个字段单独存储,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内存使用。比如web系统的用户对象,应该放到散列表中在整体存储到redis,而不是把用户的姓名、年龄、密码、邮箱等字段分别设置key进行存储。
volatile-lru: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volatile-ttl: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中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
vulatile-random: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allkeys-lru:从数据集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allkeys-random:从数据集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no-enviction:禁止驱逐数据。
主服务器写内存快照,会阻塞主线程的工作,当快照比较大时对性能影响是非常大的,会间断性暂停服务,所以主服务器最好不要写内存快照。
redis主从复制的性能问题,为了主从复制的数据和连接的稳定性,主从库最好在同一个局域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