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开发

Android模块化面向接口编程,涨薪7K!

本文主要是介绍Android模块化面向接口编程,涨薪7K!,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 1. Android架构设计模式 - MVC架构设计模式: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 - MVP架构设计模式:MVC全名是Model View Persenter,MVP由MVC演变而来,是现在主流的开发模式。 - MVVM架构设计模式:MVVM全名是Model-View-ViewModel,它本质上就是MVC的改进版。 > 各种模型的主要目的都是是分离视图(View)和模型(Model),即将UI界面显示和业务逻辑进行分离。 **1.1 架构设计模式-MVC** (1) 定义:在android开发过程中,比较流行的开发框架曾经采用的是MVC框架模式。 - M(Model)层:实体模型,处理业务逻辑。如:数据库操作,网络操作,I/O操作,复杂操作和耗时任务等。 - V(View)层:处理数据显示。在Android开发中,它一般对应着xml布局文件。 - C(Controller)层:处理用户交互。在Android开发中,它一般对应着Activity/Feagment。android中主要通过activity处理用户交互和业务逻辑,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Model和View去完成用户的需求。 (2) 特点 - 低耦合 - 可重用易拓展 - 模块职责划分明确 (3) 实例 > android本身的设计结构符合 MVC 模式。 (4) MVC优缺点 - MVC的优点:MVC模式通过Controller来掌控全局,同时将View展示和Model的变化分离开 - MVC也有局限性:View层对应xml布局文件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所以需要把大部分View相关的操作移到Controller层的activity中。导致activity相当于充当了2个角色(View层和Controller层),不仅要处理业务逻辑,还要操作UI。一旦一个页面的业务繁多复杂的话,activity的代码就会越来越臃肿和复杂。 **1.2 架构设计模式-MVP** > MVP是从经典的MVC模式演变而来,它们的基本思想有相通的地方:Controller/Presenter负责逻辑的处理,Model提供数据,View负责显示。在Android开发中,MVP的具体实现流程是当Presenter接收到View的请求,便从Model层获取数据,将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好的数据再通过View层的接口回调给Activity或Fragment。这样MVP能够让Activity或Fragment成为真正的View,只做与UI相关的事而不处理其他业务流程。 (1) 定义 - M(Model)层:实体模型,处理业务逻辑。如:数据库操作,网络操作,I/O操作,复杂操作和耗时任务等。 - V(View)层:负责View的绘制以及与用户交互。在Android开发中,它一般对应着xml布局文件和Activity/Fragment。 - P(Presenter)层:负责完成Model层和View层间的数据交互和业务逻辑。 (2) 实例 (3) MVC和MVP的区别 > MVP中的View并不直接使用Model,它们之间的通信是通过Presenter来进行的,所有的交互都发生在Presenter内部,而在MVC中View会直接从Model中读取数据而不通过Controller - MVC和MVP的最大区别:MVC的Model层和View层能够直接交互;MVP的Model层和View层不能直接交互,需通过Presenter层来进行交互。 - Activity职责不同:Activity在MVC中属于Controller层,在MVP中属于View层,这是MVC和MVP很主要的一个区别。可以说Android从MVC转向MVP开发也主要是优化Activity的代码,避免Activity的代码臃肿庞大。 - View层不同:MVC的View层指的是XML布局文件(或用Java自定义的View);MVP的View层是Activity(或Fragment) - 控制层不同:MVC的控制层是Activity(或Fragment);MVP的控制层是Presenter,里面没有很多的实际东西,主要负责Model层和View层的交互。 (4) MVP优缺点 - MVP的优点如下: > 模型与视图完全分离,我们可以修改视图而不影响模型;项目代码结构清晰,一看就知道什么类干什么事情;我们可以将一个Presenter用于多个视图,而不需要改变Presenter的逻辑,这个特性非常的有用,因为视图的变化总是比模型的变化更频繁 ;协同工作(例如在设计师没出图之前可以先写一些业务逻辑代码) - MVP也有不足之处: > 接口过多,一定程度影响了编码效率。一定程度上导致Presenter的代码量过大。为了降低Presenter中业务繁多的问题,Google又推出了MVVM,试图通过数据驱动来减少Presenter的代码量。 **1.3 架构设计模式-MVVM** (1) 定义 - M(Model)层:仍然是实体模型(但是不同于之前定义的Model层),主要负责数据获取、存储和变化,提供数据接口供 ViewModel 层调用。 - V(View)层:对应Activity/Feagment 和xml布局文件 ,负责View的绘制以及与用户交互 说明:View层仅能操作UI(数据绑定来实现 UI 更新);不能做任何和业务逻辑有关的数据操作 - VM(ViewModel)层:负责完成Model层和View层间的数据交互和业务逻辑 说明:ViewModel层仅能做和业务逻辑有关的数据操作;不能做UI相关的操作 ### 2. android插件化 > 插件化来由:随着业务的增多,业务逻辑代码越来越多,apk包也逐渐增大,不利于维护和升级。通过插件化开发可将功能模块解耦,不同的维护团队仅维护某模块的业务,同时当app升级时可仅对某功能模块进行升级而不需整体升级。 **2.1 插件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动态加载apk** (1) android类加载器及区别 > 类加载器作用:java字节码通过类加载器加载到java虚拟器。 - PathClassLoader:仅能加载文件目录下的apk。 - DexClassLoader:可以加载apk文件中的字节码(从dex实体jar文件中加载java字节码)。主要用于动态加载和代码热更新等。 (2)反射:java中的反射使我们在运行时获得这个类的属性、方法和class内部的信息机制,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运行时实例化这个对象调用方法,这也是java反射的最大优点。 (3) 实现动态加载apk > 什么是动态加载apk:android中有一个速度程序会主动到指定的sd卡中去加载apk,并通过代理activity去执行。 实现:需要一个代理activity去执行apk中的activity,主要通过反射去获得它的属性和方法,从而进行apk的调用。 实现原理:类加载器(加载类)+反射(获取属性和方法)+动态代理(执行) ### 最后 我见过很多技术leader在面试的时候,遇到处于迷茫期的大龄程序员,比面试官年龄都大。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特征:可能工作了7、8年,还是每天重复给业务部门写代码,工作内容的重复性比较高,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问到这些人的职业规划时,他们也没有太多想法。 其实30岁到40岁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一定要在业务范围内的扩张,技术广度和深度提升上有自己的计划,才有助于在职业发展上有持续的发展路径,而不至于停滞不前。 不断奔跑,你就知道学习的意义所在! **以上进阶BATJ大厂学习资料可以免费分享给大家,需要完整版的朋友,【[点这里可以看到全部内容](https://github.com/a120464/Android-P7/blob/master/Android%E5%BC%80%E5%8F%91%E4%B8%8D%E4%BC%9A%E8%BF%99%E4%BA%9B%EF%BC%9F%E5%A6%82%E4%BD%95%E9%9D%A2%E8%AF%95%E6%8B%BF%E9%AB%98%E8%96%AA%EF%BC%81.md)】。**
这篇关于Android模块化面向接口编程,涨薪7K!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