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块
1.静态代码块
位置:类里方法外,格式:static{ }
执行时机: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优先于对象加载,只加载一次
作用:用于加载一些需要第一时间加载并且只加载一次的资源
2.构造代码块
位置:类里方法外
执行时机:创建对象时触发,比构造方法先执行
作用:用于提取所有构造方法的共性功能
3.局部代码块
位置:方法里
执行时机:调用当前局部代码块所处的方法时才会被触发
作用:用于控制变量的作用范围,变量的作用范围越小越好
4.执行顺序:
静态代码块 构造代码块 构造方法 【创建对象】调用局部代码块所处的普通方法
5.为什么是这样的执行顺序呢?
静态代码块也属于静态资源,静态资源要优先加载,所以最先执行
静态代码块只加载一次,直到类消失,它才会消失
构造代码块会在创建对象时触发,创建几次,触发执行几次
=====================================
final
1.被final修饰的类是最终类,不可以被继承
2.被final修饰的方法是这个方法的最终实现,不可以被重写
3.被final修饰的变量是常量,值不可以被修改
TIPS:声明常量时,必须给常量赋值
======================================
多态--是面向对象OOP的三大特征之一
多态的前提是:继承+重写
口诀1:父类引用指向之类对象
口诀2: 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解释:方法的声明看父类,方法的实现看子类
我们在学习多态的时候,多态对象一直被看作是父类类型,如花木兰替父从军
1)多态对象不可以使用子类的特有功能
2)多态对象使用的成员变量是父类的
3)多态对象使用的方法,方法声明看的是父类的,方法的实现使用的是子类的
4)多态对象使用时,如果父子类中存在同名的静态方法,使用的是父类的
TIPS:静态资源属于优先加载的类资源,不存在重写的现象
谁的对象来调用,那就使用那个类的静态方法
多态对象调用的静态方法是父类的,因为多态对象被看作是父类类型
异常
异常的组成:异常类型 报错信息 报错的行号提示
异常的继承结构
Throwable--异常的顶级父类
--Error-系统异常,我们解决不了,比如:栈溢出异常
--Exception--可以通过编程解决的异常
--编译时异常--比如:括号写错了,压根就通不过编译
--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比如:输入不匹配异常/算数异常
异常的处理方案:
1.捕获处理
格式:
try{
可能出现异常的代码
}catch(Exception e){//我们预测到的可能会发生的异常类型
解决方案
}
TIPS:catch捕获处理异常是可以嵌套的
一般用Exception收尾,担心会有未想到的其它异常,所以做通用解决方案
也可以只写一个Exception,那么其它异常均不做特殊处理,统一处理。
2.向上抛出Throws
格式:在方法声明的两个括号之间,"Thorws异常类型1,异常类型2..."
注意:不能把问题抛给main(),因为没人解决了,所以要在main()方法调用之前解决
比如案例中:method3()会抛出异常,所以先用f()调用method3()捕获处理异常
再由main()调用f()执行method3()的功能
f()的作用:f()用来捕获处理method3()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