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时发布在我的个人博客: https://wiki.hushhw.cn/posts/415999f5.html
说明:
后来考研复习时的复习PPT可以作为补充:计算机网络笔记
后来考研复习时的复习PPT可以作为补充:计算机网络笔记
后来考研复习时的复习PPT可以作为补充:计算机网络笔记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对等方式(P2P方式):即Peer-to-Peer方式。(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按通信距离分: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按信息交换方式分: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总和交换网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星型网、树型网、环型网、总线网
按通信介质分: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卫星网
按传输带宽分:基带网、宽带网
按使用范围分:公用网、专用网
按速率分:高速网、中速网、低速网
按通信传播方式分:广播式、点到点式
速率: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b/s(bps) 如100M以太网,实际是指100Mb/s。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带宽: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速率。b/s(bps)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其绝对上限值等于带宽。
时延: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的时间,也称延迟。
①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也成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b) / 信道带宽(b/s)
②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输一定距离所需划分的时间。
传播时间 = 信道长度(m) / 传输速率(m/s)
③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处理收到的分组所花费的时间。
④ 排队时延:分组在输入队列中等待处理的时间加上其在输出队列中等待转发的时间。
综上: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注: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提高的是发送速率而不是传播速率。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 带宽。表示链路的容量。
往返时间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发收到接收方的确认为止,所花费的时间。
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而信道或网络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当前时延=空闲时时延/(1-利用率)
1.2. 同轴电缆
1.3. 光纤
光纤有很好的抗电磁干扰特性和很宽的频带,主要用在环形网中
这部分掌握码分复用计算即可
码分多址的计算靠一个例题就基本会了: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链路 :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
数据链路 :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载链路上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
三个基本问题:
CRC校验在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中学过不做解释
会做课后习题7、8题即可
尾部:
字节填充——PPP使用异步传输
当 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将每一个 0x7E字节变为(0x7D, 0x5E),0x7D转变成为(0x7D, 0x5D)。ASCII 码的控制字符(即数值小于 0x20 的字符),则在前面要加入0x7D,同时将该字符的编码加以改变。
零比特填充——PPP使用同步传输
只要发现有5个连续的1,则立即填入一个0
这部分考题很简单:见课后习题10
广播信道是一种一对多的通信,局域网使用的就是广播信道
CSMA/CD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的缩写,下面是CSMA/CD协议的要点:
**“多点接入”**就是计算机以多点接入(动态媒体接入控制)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就是”发送前先监听”,即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是否有其他站在发送数据,如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要等到信道为空闲。
**“碰撞检测”**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浪费网络资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把总线上的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τ,A 发送数据后,最迟要经过2τ才能知道自己发送的数据和其他站发送的数据有没有发生碰撞。
MAC地址
“MAC地址”又叫做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EUI-48。高位24位:厂家,低位24位由厂家自行指派
MAC帧的格式
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 : DIX Ethernet V2 标准IEEE 的 802.3 标准。V2使用较多,如图:
以太网V2的MAC帧较为简单,有五个字段组成。
前两个字段分别为6字长的目标地址和源地址字段。第三个字段是2字节的类型字段,用来标志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以便把收到的MAC帧的数据上交给上一层的这个协议。后面数据字段46~1500字节,FCS字段4个字节。
光纤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进行电信号和光信号的转换。
具体可以参考这篇博客:
http://blog.csdn.net/cainv89/article/details/50651489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特网标准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是用的四个协议:
1.地址解析协议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2.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4.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因为没有一种单一的网络能够适应所有的用户需求,所以网络互连也变得困难,所以需要一些中间设备:
具体各层的设备说明可以看这篇博客“网络设备”部分:
http://blog.csdn.net/hushhw/article/details/78489470
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进行分配。
IP地址编制方法的三个阶段:
每一类地址都由 网络号 net-id和 主机号 host-id组成
主机号中全0表示网络地址,全1表示广播地址
D类是多播地址,“lll0”开始
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llll0”开头
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当数据报放入数据链路层的MAC帧中后,整个IP数据报就成为MAC帧的数据,因而在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
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 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 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如果所要找的主机和源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上,那么就要通过 ARP 找到一个位于本局域网上的某个路由器的硬件地址,然后把分组发送给这个路由器,让这个路由器把分组转发给下一个网络。
IP数据报格式
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20 字节+可选字段)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分组转发
(1)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 N。
(2) 若网络 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 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两级IP地址缺陷:
IP 地址空间的利用率有时很低。
给每一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太大因而使网络性能变坏。
两级的 IP 地址不够灵活
子网划分的基本思路: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
路由器在收到IP数据报后,按目标网络号和子网号定位目标子网
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一个网络或一个子网的重要属性
这里要会已知IP地址,子网掩码,求网络地址
地址掩码:是一连串的1和0组成,而1的个数救赎网络前缀长度。在斜线记法中。斜线后面的数字就是地址掩码中1的个数。
构成超网:由于一个CIDR地址块中含有很多地址,所以在路由表中就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标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也称构成超网。
为了更有效地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在网际层使用了ICMP,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RIP协议的优缺点:
书上例题P149 例4-5
更新路由表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
(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3)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30秒。
OSPF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其主要特点:
(1)使用洪泛法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2)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3)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BGP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它采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
(2)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
(3)BGP只能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UDP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对方的运输层在收到 UDP 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虽然 UDP 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 UDP 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TCP 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TCP 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由于 TCP 要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运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的开销。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增大很多,还要占用许多的处理机资源。
客户发起通讯请求时,必须先知道对方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运输层的端口号分为下面三大类:
熟知端口号,数值一般为 0~1023。
一些常用的数值端口号:
FTP 21
LELNET 23
SMTP 25
DNS 53
TFTP 69
HTTP 80
SNMP 161
SNMP(trap) 162
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为没有熟知端口号的应用程序使用的。
客户端口号或短暂端口号,数值为49152~65535,留给客户进程选择暂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