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简单的通过一张图来分析MySQL内部组件结构:
主要包括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等,涵盖 MySQL 的大多数核心服务功能,以及所有的内置函数(如日期、时间、数学和加密函数等),所有跨存储引擎的功能都在这一层实现,比如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等。
职能:存储引擎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
现在最常用的存储引擎是 InnoDB,它从 MySQL 5.5.5 版本开始成为了默认存储引擎,即我们在create table时不指定表的存储引擎类型,默认会设置存储引擎为InnoDB。
PS:引擎层采用的“插拔”的方式:就是说想一些大公司可以针对自己的业务开发自己个性化的存储引擎,支持 InnoDB、MyISAM、Memory 等多个存储引擎。
常见客户端:navicat,mysql front,jdbc,SQLyog
职能:客户端要向mysql发起通信都必须先跟Server端建立通信连接,而建立连接的工作就是有连接器完成的。
PS:MySQL采用的是长链接。长链接就是时间持续很长的链接,如mysql的链接时间一般是8个小时,即一次链接可以持续8小时,超过时间就会自动断开。
-- 查看user表中用户的权限 select * from mysql.user;
PS:mysql会在每次链接的时候再内存中开辟一块空间用于存放用户权限的信息,但是当我们区修改user表的权限信息时,是不会实时的更新这个用户的权限的。
这样设计的原因:举个例子,比如在我们修改用户权限的时候,有一个秒杀的业务场景正在进行,如果要进行用户权限实时去更新到内存中的话,就必须得把其他业务线程挂起,然后再检查内存中的用户权限并更新,这样就会造成一个Mysql假死的现象,所以mysql修改用户权限就没有设计成同步更新内存中的权限。
mysql > SHOW DATABASES; -- 显示所有数据库 mysql > USE 对应的数据库名称; -- 打开数据库; mysql > SHOW TABLES; -- 查看当前数据库的表
MySQL 拿到一个查询请求后,会先到查询缓存看看,之前是不是执行过这条语句。
类似于map,以SQL为key,查询结果集为value的形式进行缓存。
PS:比较鸡肋,在8.0的版本已经移除了。
如果没有命中查询缓存,就要开始真正执行语句了。
首先,MySQL 需要知道你要做什么,因此需要对 SQL 语句做解析。 分析器先会做“词法分析”。你输入的是由多个字符串和空格组成的一条 SQL 语句,MySQL 需要识别出里面的字符串分别是什么,代表什么。
MySQL 从你输入的"select"这个关键字识别出来,这是一个查询语句。它也要把字符串“T”识别成“表名 T”,把字符 串“ID”识别成“列 ID”。 做完了这些识别以后,就要做“语法分析”。根据词法分析的结果,语法分析器会根据语法规则,判断你输入的这个 SQL 语句 是否满足 MySQL 语法。
-- 关键词from写成了frm,会报错:You have an error in your SQL syntax; 【有梦想的肥宅】 select * frm t_test;
经过了分析器,MySQL 就知道你要做什么了,在开始执行之前,还要先经过优化器的处理。
优化器是在表里面有多个索引的时候,决定使用哪个索引,或者在一个语句有多表关联(join)的时候,决定各个表的连接顺序。
开始执行的时候,要先判断一下登录账号对当前表有没有执行查询的权限。
如果没有,就会返回没有权限的错误,如果有权限,就打开表继续执行。打开表的时候,执行器就会根据表的引擎定义,去使用这个引擎提供的接口。
duangduangduang~重点来了哈,学会了这个,一不小心删库删表,暂时不用跑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