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教程

mysql提交机制

本文主要是介绍mysql提交机制,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mysql日志
物理日志
redo恢复 持久性
undo 回滚 原子性
WAL机制 (Write Ahead Log)
逻辑日志
binlog

二阶段提交保持一致性
1.Storage Engine(InnoDB) transaction prepare阶段:存储引擎的准备阶段,写redo-buffer

此时SQL已经成功执行,并生成xid信息及redo和undo的内存日志。

2.Binary log日志提交:写binlog并落盘.

write()将binary log内存日志数据写入文件系统缓存。

fsync()将binary log文件系统缓存日志数据永久写入磁盘。

3.Storage Engine(InnoDB)内部提交:落盘redo日志.

修改内存中事务对应的信息,并且将日志写入重做日志缓冲。

调用fsync将确保日志都从重做日志缓冲写入磁盘。

一旦步骤2中的操作完成,就确保了事务的提交,即使在执行步骤3时数据库发送了宕机。

即binlog落盘成功,就算redo未落盘成功,那么事务也算是提交成功了.

binlog落盘条件:参数sync_binlog: 0每秒落盘,1每次commit落盘 n 每n个事物落盘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步骤都需要进行一次fsync操作才能保证上下两层数据的一致性。步骤2的fsync参数由sync_binlog控制,步骤2的fsync由参数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控制。(双1配置)

两阶段提交:先写redo -buffer再写binlog 并落盘最后落盘redo-buffer.

最终:mysql在落盘日志的时候,先落盘binlog,再落盘redo.

引入二阶段提交 使得binlog又成为了性能瓶颈,先前的Redo log 组提交 也成了摆设。为了再次缓解这一问题,MySQL增加了binlog的组提交,目的同样是将binlog的多个刷盘操作合并成一个,结合Redo log本身已经实现的 组提交,分为三个阶段(Flush 阶段、Sync 阶段、Commit 阶段)完成binlog 组提交,最大化每次刷盘的收益,弱化磁盘瓶颈,提高性能。

三阶段提交(组提交)
1.参数设置
sync_binlog=1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3.Flush 阶段

首先获取队列中的事务组

将Redo log中prepare阶段的数据刷盘

将binlog数据写入文件,当然此时只是写入文件系统的缓冲,并不能保证数据库崩溃时binlog不丢失

Flush阶段队列的作用是提供了Redo log的组提交

如果在这一步完成后数据库崩溃,由于协调者binlog中不保证有该组事务的记录,所以MySQL可能会在重启后回滚该组事务

Sync 阶段

这里为了增加一组事务中的事务数量,提高刷盘收益,MySQL使用两个参数控制获取队列事务组的时机:

    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delay=N:在等待N μs后,开始事务刷盘(图中Sync binlog)

    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no_delay_count=N:如果队列中的事务数达到N个,就忽视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delay的设置,直接开始刷盘

Sync阶段队列的作用是支持binlog的组提交

如果在这一步完成后数据库崩溃,由于协调者binlog中已经有了事务记录,MySQL会在重启后通过Flush 阶段中Redo log刷盘的数据继续进行事务的提交

Commit 阶段

首先获取队列中的事务组

依次将Redo log中已经prepare的事务在引擎层提交

Commit阶段不用刷盘,如上所述,Flush阶段中的Redo log刷盘已经足够保证数据库崩溃时的数据安全了

Commit阶段队列的作用是承接Sync阶段的事务,完成最后的引擎提交,使得Sync可以尽早的处理下一组事务,最大化组提交的效率

这篇关于mysql提交机制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