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35岁现象?简单来说,35岁现象来自于职场求职的一个常见的现象:打算跳槽,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公司都将“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作为招聘员工的门槛。
近日,杭州一公司领导发帖称,自己让人事拒了一位36岁应聘Java程序员的求职者,拒绝他不是专业能力的问题,对这种35以上的中年员工,领导和老板的顾虑太多。
并且这位领导还写了3点解释为什么会有35岁招聘门槛的苦衷。
1)35岁+员工贵,没有性价比
2)35岁以上员工不容易被“忽悠”
3)35岁+员工没有年轻人做事拼
该帖子一经发出就引发热议,阅读量达到14万多,回复数超过了360条。
原贴如下:
评论区有人指出,楼主说的“性价比不高”其实是中年员工没有年轻人好忽悠了。
还有网友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反驳了楼主的说法,表示35岁以上的程序员对工作的理解要比年轻人好得多,不会制造那么多bug。
更有网友吐槽这位领导,自己也是打工人,是人总有35岁的,何必呢。
其实,大龄程序员比起年轻人,肯定会有更多的经验,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经验,这都让你在工作中更得心应手,处理的更得当。
但是,也有一些大龄程序员缺乏灵活性,他们比较禁锢在之前的工作模式里,不愿意去接受新事物,不会学习新的工作方式。技术、精力方面,无法与年轻人竞争。这也是导致35岁现象的主要原因。
都说码农发展前景不好,那些35岁以上的程序员们,后来都干什么去了?
“35岁的程序员只能被淘汰吗?”,与此类似的还有“程序员真的只能吃青春饭吗?”“35岁以后的程序员还会有公司要吗?”等等。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干程序员这一行的年龄危机。当然这样的担忧不会是空穴来风,程序员的市场上确实会有一部分的人会在刚步入中年的时候就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但是也不能对所有程序员都一概而论,任何事情都要深入地去了解之后才能下结论。那么程序员真的都迈不过35岁的坎儿吗?当然不是。
首先我们来看程序员的几种分类:第一种是一线的开发工程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码农’,他们的工作主要以执行为主,完成功能的开发即可;第二种是架构师,除了执行外,还要理解业务、技术,能抽象出既满足业务又符合技术逻辑的架构;第三种是技术专家,技术专家一般会在相关领域有较深的积累和经验,例如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具有一定的深度,能解决业务痛点、难点甚至是行业痛点、难点问题。”徐光兴说,以上三种程序员类型主要是聚焦技术本身,从深度上一层层地递增。第四种是技术管理,在技术深度的基础上拥有更宏观的视野,把握和理解公司战略,结合实际带领团队找到对应的业务技术方向。
行业内并非单纯从年龄来判断程序员的价值,更多的是综合考察其能力、经历、后续发展潜力以及过往贡献。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一般都会同时设置专业发展通道和管理发展通道两条路径。如果喜欢专注于技术,不希望精力分散,那就可以走专家路线;若是喜欢与人协作、带领团队、关注业务,不局限于某个细分技术领域的话,就可以让渡一部分研究技术细节的时间去做管理工作。
最基础的码农,一定是每年都会被学校和培训机构送出好几批人才到市场上,那么这部分的需求就是最容易被饱和的,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到了35岁还在做最基础的码农的工作,那必然是要被行业的新鲜血液所替代掉的,只是一个时间快慢的问题,未来基层人才进一步增多,这部分“码农”的年龄危机甚至可能会提前到30岁,或者不到30岁。
但是现在甘心做一辈子基层码农的又有多少呢?进入到这一行的基本都会知道,越是往上努力,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越好,越是原地不动,越会更快地被市场淘汰掉。IT行业发展的十分迅速,新的技术,新的学科分支每年都会冒出来,从事这一行不继续学习是不现实的,它自身更新换代的能力就很强,要么跟上它,要么你就得面临自己35岁的坎儿。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有35岁危机感的程序员,或者你想要从事这一行业,一定要做好持续学习持续提升自己的心理准备,不要满足于暂时还不错的薪资待遇,在这一行,不往前就是后退。
这些资料,对于【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伤心的辣条】免费获取~
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自己的价值取决于你的追求和心态,一切美好的愿望,不在等待中拥有,而是在奋斗中争取。
包装成1年工作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我给他的面试前的建议如下
自动化测试到底要学什么?
为何跳槽不考虑腾讯?聊聊我和鹅厂的一点往事
自动化测试和手动测试哪个更高级?
新手必看:怎么写一个合格的测试用例?
python登录接口测试问题记录与解决 ( 干 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