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表是一个操作指南
eg:在Lua中,如果指定了A的元表为B.当访问A中一个不存在的成员abc时,可以在其元表B中寻找.
-- 普通表 a = { num = 1} -- 元表 b = { str = "sss" } -- 声明a的元表为b setmetatable(a,b) -- 简写 -- setmetatable({num = 1},{ str = "sss" })
-- 普通表 a = { num = 1} -- 元表 b = { str = "sss" } -- 声明a的元表为b setmetatable(a,b) print(a.str)
运行
nil
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访问table元素a中一个不存在的成员str时,即使其元表b中存在成员str,也没有输出相应的值.
看起来与开始时说的不一致?
在表加载时,会有一个默认的__index方法(两个下划线)
__index键可以返回多种对象,table、函数等都可以.
-- 普通表 a = { num = 1} -- 元表 b = { str = "sss" } -- 声明a的元表为b setmetatable(a,b) a.__index = print("this is a") b.__index = print("this is b")
运行
this is a this is b
通过初试化时的__index指明操作,我们就可以访问到a元表b中的值
-- 普通表 a = { num = 1} -- 元表 b = { str = "sss" } -- 声明a的元表为b setmetatable(a,b) -- 在b初试化时,__index返回了b对象(它本身) b.__index = b print(a.str)
Lua 查找一个表元素时的规则,其实就是如下 3 个步骤:
1.在表中查找,如果找到,返回该元素,找不到则继续.
2.判断该表是否有元表,如果没有元表,返回 nil,有元表则继续.
3.判断元表有没有 __index 方法
如果 __index 方法
为 nil
返回 nil
如果 __index 方法
是一个表
则重复 1、2、3
如果 __index 方法
是一个函数
则返回该函数的返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