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和大家见面,已是有些时日,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小助手一直在「凹凸实验室」等着大家呢?本期蒲公英作为辛丑牛年的首刊,也希望可以和大家一同犇牛年,在新年里牛气冲天。这次蒲公英改版之后,再度回归月刊,每月都会潜心为大家推荐各类技术文章热点,希望改版之后可以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梗概:在 20 年的圣诞前夕,Dan 和我们分享了 React 团队正在探索的新特性“服务端组件 RSC”。Dan 提出在以往的界面开发中,用户体验、可维护性、性能三者不可兼得,而使用 RSC 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此问题。视频详细介绍了 RSC 的具体用法与优势:减少打包体积、自由获取服务端资源、自动分割客户端代码等。RSC 能让我用编写老式 Web 页面的方式,构建出很像应用程序的现代化用户体验。
推荐语:从 Fiber 到 Hooks,React 团队每年都能给前端技术圈带来新的玩法与惊喜。从 Concurrent Mode 到 Suspense,这次 React 团队为我们带来的是 RSC(React Server Component)。React 开发团队正在逐步引导、帮助开发者打造体验出色的应用程序。回顾前端技术的发展,从最早期的服务端模板渲染,到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到服务端渲染(SSR)技术的出现,前后端协作方式一直在升级。React 能否凭借 RSC 技术重新定义前后端协作模式?我们需要继续保持关注。
梗概:React 16 开始,采用了 Fiber reconciler 机制替代了 Stack reconciler, 提高了页面渲染性能和用户体验。文中列出了 Fiber 的关键特性,如:增量渲染、渲染任务的暂停/恢复/复用及任务调度策略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运行机制。
推荐语:提高用户体验,底层技术上能做的就是及时响应用户交互,Fiber 机制打破原有不可中断的渲染模式,以可被调度的细粒度的任务进行拆分,每一次的调度好似 React 的脉搏,接收来自用户指尖的距离。
梗概:本仓库围绕如何设计大型系统展开,全面的讲解了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设计原则。包括了性能与拓展性、延迟与吞吐量、可用性与一致性、负载均衡和数据库等等。目前 repo 已被翻译成 20+ 个语言版本,star 数量达到了 120+k。
推荐语:在前端的日常工作中,系统设计往往偏向 Client 端 ,如反向代理、缓存、通讯协议等。然而也有需要设计整个系统的场景,我们需要考虑使用 SQL 还是 NoSQL、CP 还是 AP (CAP 理论)、如何做到系统高可用。系统设计不像技术知识,需要多年的沉淀和经验,本仓库精心整理的系统设计资源,将帮助你更快的积累设计经验!
梗概:这是一本机器学习的入门教科书,书中剖析了许多重要的机器学习方法、模型、概念。包含了4大块的内容:基础知识和概念,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模型(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集成学习等),进阶理论、前沿探索和研究,基本上涵盖了机器学习的方方面面。
推荐语:数智化作为当前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伴随着不断涌现的各种数据“魔法”,这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在这个数智化时代浪潮底下,我们不能止步于当个见证者,更要作为参与者创造我们的数据“魔法”。机器学习就是一把创造数据“魔法”的魔杖,我们得学会怎么用好这把魔杖,魔杖的说明书已经给你了,启程吧!
一区聊寄尘嚣外,万景皆归眺望中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很多时候都很难想象,我们一边展望它未来的前景,一边又时不时抵触 AI 可能会带来的隐患,作为程序员可能会比较担心 Bug 都被自己写的 AI 都写完了,然后就面临一波失业潮……当然虽然业界已经有很多尝试,但还远没有到这个地步,我们日常可能接触的也就一些代码补全插件,诸如: IntelliCode 或者 Tabnine 等等帮助我们快速编写代码。
小助手最近在观察凹凸实验室的在研项目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 Deco,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在去年底的周年系列中窥见端倪,那么 Deco 到底发展到什么地步?它真的可以帮助研发流程加速么?未来它又会走向何方?或许小助手之前做项目时找大佬们调研的聊天记录能够解开大家的一些疑惑。
期待小助手这次的经历可以给大家一点小小的收获,我们下期再见~「蒲公英」期刊,每月更新,我们专注于挖掘「基础技术、工程化、跨端框架技术、图形编程、服务端开发、桌面开发、人工智能、设计哲学、前端框架」等多个大方向的业界热点,并加以专业的解读;不仅如此,我们还会推介精选凹凸技术文章,向大家呈现团队内的研究技术方向。
抬头仰望,蒲公英的种子会生根发芽,如夏花绚烂;格物致知,我们登高远眺、沧海拾遗,以求积硅步而至千里。
蒲公英 · JELLY技术期刊贡献指南
欢迎关注凹凸实验室博客:aotu.io
或者关注凹凸实验室公众号(AOTULabs),不定时推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