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山月关于 node实践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另外我在 github 上新建了一个仓库 每日一题,每天一道面试题,欢迎交流。
当我们在深入学习一个框架或者库时,为了了解它的思想及设计思路,也为了更好地使用和避免无意的 Bug,有时很有必要研究源码。对于 koa 这种极为简单,而应用却很广泛的框架/库更应该了解它的源码。
而为了验证我们是否已足够了解它,可以实现一个仅仅具备核心功能的迷你的库。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删繁就简三秋树
,这里只用四十行代码实现一个小型的却具有其核心功能的 koa。
这是一个拥有 koa 几乎所有核心功能最简化的示例: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Middleware 1 Start') await next() console.log('Middleware 1 End')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Middleware 2 Start') await next() console.log('Middleware 2 End') ctx.body = 'hello, world' }) app.listen(3000) // output // Middleware 1 Start // Middleware 2 Start // Middleware 2 End // Middleware 1 End 复制代码
在这个最简化的示例中,可以看到有三个清晰的模块,分别如下:
我们开始逐步实现这三个模块:
我们先基于 node 最基本的 http API
来启动一个 http 服务,并通过它来实现最简版的 koa: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req, res) => { res.end('hello, world') }) server.listen(3000) 复制代码
而要实现最简版的 koa
示例如下,我把最简版的这个 koa 命名为 koa-mini
const Koa = require('koa-mini') const app = new Koa()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Middleware 1 Start') await next() console.log('Middleware 1 End')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Middleware 2 Start') await next() console.log('Middleware 2 End') ctx.body = 'hello, world' }) app.listen(3000) 复制代码
首先完成 Appliacation
的大体框架:
app.listen
: 处理请求及响应,并且监听端口app.use
: 中间件函数,处理请求并完成响应只有简单的十几行代码,示例如下: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lass Application { constructor () { this.middleware = null } listen (...args) {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this.middleware) server.listen(...args) } // 这里依旧调用的是原生 http.createServer 的回调函数 use (middleware) { this.middleware = middleware } } 复制代码
此时调用 Application
启动服务的代码如下:
const app = new Appliacation() app.use((req, res) => { res.end('hello, world') }) app.listen(3000) 复制代码
由于 app.use
的回调函数依然是原生的 http.crateServer
回调函数,而在 koa
中回调参数是一个 Context
对象。
下一步要做的将是构建 Context
对象。
在 koa 中,app.use
的回调参数为一个 ctx
对象,而非原生的 req/res
。因此在这一步要构建一个 Context
对象,并使用 ctx.body
构建响应:
app.use(ctx => ctx.body = 'hello, world')
: 通过在 http.createServer
回调函数中进一步封装 Context
实现Context(req, res)
: 以 request/response
数据结构为主体构造 Context 对象核心代码如下,注意注释部分: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lass Application { constructor () {} use () {} listen (...args) {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req, res) => { // 构造 Context 对象 const ctx = new Context(req, res) // 此时处理为与 koa 兼容 Context 的 app.use 函数 this.middleware(ctx) // ctx.body 为响应内容 ctx.res.end(ctx.body) }) server.listen(...args) } } // 构造一个 Context 的类 class Context { constructor (req, res) { this.req = req this.res = res } } 复制代码
此时 koa
被改造如下,app.use
可以正常工作:
const app = new Application() app.use(ctx => { ctx.body = 'hello, world' }) app.listen(7000) 复制代码
实现以上的代码都很简单,现在就剩下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洋葱模型
上述工作只有简单的一个中间件,然而在现实中中间件会有很多个,如错误处理,权限校验,路由,日志,限流等等。因此我们要改造下 app.middlewares
app.middlewares
: 收集中间件回调函数数组,并并使用 compose
串联起来对所有中间件函数通过 compose
函数来达到抽象效果,它将对 Context
对象作为参数,来接收请求及处理响应:
// this.middlewares 代表所有中间件 // 通过 compose 抽象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s) await fn(ctx) // 当然,也可以写成这种形式,只要带上 ctx 参数 await compose(this.middlewares, ctx) 复制代码
此时完整代码如下: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lass Application { constructor () { this.middlewares = [] } listen (...args) {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async (req, res) => { const ctx = new Context(req, res) // 对中间件回调函数串联,形成洋葱模型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s) await fn(ctx) ctx.res.end(ctx.body) }) server.listen(...args) } use (middleware) { // 中间件回调函数变为了数组 this.middlewares.push(middleware) } } 复制代码
接下来,着重完成 compose
函数
koa 的洋葱模型指出每一个中间件都像是洋葱的每一层,当从洋葱中心穿过时,每层都会一进一出穿过两次,且最先穿入的一层最后穿出。
我们如何实现所有的中间件的洋葱模型呢?
我们看一看每一个 middleware 的 API 如下
middleware(ctx, next) 复制代码
而每个中间件中的 next
是指执行下一个中间件,我们来把 next
函数提取出来,而 next
函数中又有 next
,这应该怎么处理呢?
const next = () => nextMiddleware(ctx, next) middleware(ctx, next(0)) 复制代码
是了,使用一个递归完成中间件的改造,并把中间件给连接起来,如下所示:
// dispatch(i) 代表执行第 i 个中间件 const dispatch = (i) => { return middlewares[i](ctx, () => dispatch(i+1)) } dispatch(0) 复制代码
dispatch(i)
代表执行第 i 个中间件,而 next()
函数将会执行下一个中间件 dispatch(i+1)
,于是我们使用递归轻松地完成了洋葱模型
此时,再把递归的终止条件补充上: 当最后一个中间件函数执行 next()
时,直接返回
const dispatch = (i) => { const middleware = middlewares[i] if (i === middlewares.length) { return } return middleware(ctx, () => dispatch(i+1)) } return dispatch(0) 复制代码
最终的 compose
函数代码如下:
function compose (middlewares) { return ctx => { const dispatch = (i) => { const middleware = middlewares[i] if (i === middlewares.length) { return } return middleware(ctx, () => dispatch(i+1)) } return dispatch(0) } } 复制代码
至此,koa 的核心功能洋葱模型已经完成,写个示例来体验一下吧:
const app = new Application()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tx.body = 'hello, one' await next()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tx.body = 'hello, two' await next() }) app.listen(7000) 复制代码
此时还有一个小小的但不影响全局的不足:异常处理,下一步将会完成异常捕获的代码
如果在你的后端服务中因为某一处报错,而把整个服务给挂掉了怎么办?
我们只需要对中间件执行函数进行一次异常处理即可:
try {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s) await fn(ctx) } catch (e) { console.error(e) ctx.res.statusCode = 500 ctx.res.write('Internel Server Error') } 复制代码
然而在日常项目中使用时,我们必须在框架层的异常捕捉之前就需要捕捉到它,来做一些异常结构化及异常上报的任务,此时会使用一个异常处理的中间件:
// 错误处理中间件 app.use(async (ctx, next) => { try { await next(); } catch (err) { // 1. 异常结构化 // 2. 异常分类 // 3. 异常级别 // 4. 异常上报 } }) 复制代码
koa
的核心代码特别简单,如果你是一个 Node 工程师,非常建议在业务之余研究一下 koa 的源码,并且自己也实现一个最简版的 koa。
我源码实现的仓库为:koa-mini